迷悟是谁先起立,忘躯失命老婆心。
东西岂离摩耶腹,南北弥纶针不任。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颂古九十八首》是宋代释印肃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迷悟是谁先起立,
忘躯失命老婆心。
东西岂离摩耶腹,
南北弥纶针不任。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和颂扬。诗中提到了"迷悟"、"忘躯"、"摩耶腹"和"弥纶针"等词语,这些都是佛教的概念和象征,揭示了作者对佛教智慧的追求和对生命意义的思索。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深刻的哲理和宇宙观。"迷悟是谁先起立"表达了对人类迷惑和觉悟之间的疑问,暗示着智慧的觉醒并追问其起源。"忘躯失命老婆心"则表达了对物质和世俗欲望的超越,以及对内心的真正追求和解脱之意。"东西岂离摩耶腹,南北弥纶针不任"运用了佛教中的象征意象,指出宇宙和人类的存在都源自于佛教中的摩耶腹和弥纶针,暗示着宇宙和人类的无限内涵和相互联系。
这首诗词以简练而深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宇宙的追问和思考。通过运用佛教的象征意象和哲学思想,诗词显现出一种超越尘世的智慧和境界。它呼唤人们超越物质欲望,追求内心的自由和解脱,思索人生的意义和宇宙的奥秘。这种思想深度和诗意的表达方式,使得《颂古九十八首》成为宋代佛教诗词中的珍贵之作,同时也给读者带来了深思和启示。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
翁刘异氏居同里,奕叶论交今久矣。陇西京兆实姻连,我既识翁因识李。巽卿自洛始迁闽,寄食僧房仍密迩。盍簪雅好有新旧,倾盖高情无彼此。酣歌掷剑悲群公,胡为局促荒山中。曲肱放浪虽所乐,乐此亦知吾道穷。自闻胡马再南牧,九州何地无兵戎。世衰成改不以正,奸宄得意为英雄。
鲁望江南客,风骚猎将坛。高吟得意处,清韵逼人寒。场屋声华旧,襟灵渤澥宽。闺门尽羔雁,庭野列芝兰。黾勉来新定,淹留就小官。酒论浩劫饮,山欲上天看。待月高峰寺,听猿七里滩。入云移翠簜,凿石引鸣湍。一日交符去,芳风善继难。红尘久离阔,白首此相欢。留方医鹤膝,贶别
不寒不热小梅天,千里归怀正所便。嫩笋触沙抽犊角,新荷拿水握儿拳。游丝有绪谁紬绎,野茧难缲自裹缠。欢伯疑吾犹著物,殷勤送至汗漫边。
渥赭随颜罢,飞霜入鬓新。夜壶寒展刻,冬晷急驰轮。名美诚堪徇,身闲我独亲。聊持一樽酒,不为画蛇人。
促席留欢日未曛,远坊归思已纷纷。无妨按辔行乘月,何必逃杯走似云。银烛忍抛杨柳曲,金鞍潜送石榴裙。到时常晚归时早,笑乐三分校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