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含世界几千春,非相非形假立名。
汩没未尝离镜体,怜生谁合饮光人。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颂古九十八首》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释印肃。这首诗词通过抒发对古代文化的赞美和思考,表达了对镜子的深思熟虑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镜子中蕴含了世界几千个春天,
它不是相貌,也不是形体,却虚构了一个名字。
时光流逝,但镜子仍在那里,
谁能真正理解生命的意义并与光明共饮呢?
这首诗词的诗意非常深远。作者用镜子作为隐喻,探讨了人生的本质和存在的意义。诗中提到镜子所承载的世界已经经历了几千个春天,它既不是外貌的映照,也不是实体的存在,却通过虚构一个名字展示了一种存在的形式。
作者进一步思考了镜子的特性,指出即使时光流转,镜子仍然存在。这表达了时间的无情流逝,但人生依然存在的真实性。然而,作者提问道,谁能真正理解生命的真谛,与光明共同饮食呢?这里的光明可以理解为智慧、真理或者人生的意义。作者通过这个问题,呼唤人们去思考人生、理解自己的存在并追求内心的光明。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了对古代文化和人生意义的思考,以及对人类追求智慧和意义的呼唤。它通过镜子的隐喻,启发读者思考人生的真谛和意义,引发深刻的思考和共鸣。
华容芦荻里,一炬可无遗。叹息刘玄德,平生见事迟。
瓜烂东陵老废锄,野民八十尚躯书。窗风文字翻叶叶,抱膝长吟一拥炉。
半世困尘埃,烟霞入梦来。谁能缩地脉,我已思天台。城古清云气,山灵秀药材。春时穿径去,郡守莫惊猜。
荡荡唐虞去日遒,孔林千载亦荒丘。六经残缺幸可考,百氏纵横谁复忧。释书恐非易论语,王迹其在诗春秋!君臣父子未尝泯,吾道尚传君但求。
宜人初谓宜於人,菜肚老人竟不振。承天院记顾何罪,一斥致死南海滨。贤哉别驾眷迁客,不恤罪罟深相亲。衮衮不容处城闉,夜遣二子从夫君。一日携纸丐奇画,引笔行墨生烟云。南方无书可寻阅,默写此传终全文。补亡三箧比安世,偶熟此卷非张巡。岩岩汝南范孟博,清裁千载无比伦。
闪烁旌旗骤往来,几人遥望起疑猜。此时若得樊公脚,一踏鸿门两扇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