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尽看野狐儿,铁笛横拈撩乱吹。
吹罢不知何处去,夕阳已挂柳梢西。
释崇岳(一一三二~一二○二),号松源,俗姓吴,处州龙泉(今属浙江)人。二十三岁受戒于大明寺。首谒灵石妙禅师,继见大慧杲禅师于径山。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得度于临安西湖白莲精舍,此后遍歷江浙诸老宿之门。后入闽见干元木庵永禅师,逾年,见密庵于衢之西山,从之移蒋山、华藏、径山。密庵迁灵隠,命爲首座。不久出世于平江府阳山澂照寺。后徙江阴军君山报恩之光孝寺、无爲军冶父山实际寺、饶州荐福寺、明州香山智度寺、平江府虎丘山云巖寺。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诏住临安府景德灵隠寺,居六年,道盛行,得法者衆。嘉泰二年卒,年七十一。爲南岳下十八世,密庵杰禅师法嗣。有《松源崇岳禅师语录》二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陆游撰《塔铭》。 崇岳诗,以辑自《语录》者编爲一卷,以《语录》卷下单编之偈颂贊及他书所录编爲另一卷。
《颂古六首》是宋代释崇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家家都观赏野狐儿,
铁笛横持吹乱风。
吹奏完毕不知去向,
夕阳已经挂在柳树西。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美丽而寂静的夕阳时刻,居民们聚集在一起观赏野狐儿的奇妙景象。一位吹奏铁笛的人站在众人之中,他的音乐随风飘荡,打破了夕阳下的宁静。然而,当他吹奏结束后,大家不知道野狐儿和音乐都去了哪里,只剩下夕阳低垂在西边的柳树上。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鲜明的画面描绘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场景,展现了自然景色和人类活动的交融。诗中的家家观赏野狐儿,显示了人们对大自然中奇特景象的好奇和向往。铁笛的吹奏声象征着人类的艺术才华,引发了风的乱舞。然而,诗人通过描绘吹奏结束后的寂静和夕阳的低垂,传达出人类的欢乐和美好都是短暂的,时间的流逝是无法阻止的。整首诗词将人类活动和自然景色相结合,呈现了一种深邃而感人的意境。
这首诗词以简练而精练的语言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敏锐观察和对人生瞬息即逝的思考。通过诗人的描绘,读者可以感受到自然界中的美和人类活动的轻盈,以及时间流逝的无情。整首诗词以独具匠心的表达方式,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共鸣,并引发对人生意义和自然界的深思。
夫君端是一时豪,排难捐躯不惮劳。忠义自能全里社,姓名那肯辱铨曹。一生倜傥心常逸,五世团栾寿更主。瞑目定知无可憾,九原风树漫悲号。
荣华恩爱弃成唾,戒定真如和作香。今古虽殊同一法,瞿昙抛却转轮王。
闲中一盏建溪茶。香嫩雨前芽。砖炉最宜石铫,装点野人家。三昧手,不须夸。满瓯花。睡魔何处,两腋清风,兴满烟霞。
流转春光又一年。春愁尽日两眉尖。草草幽欢能几许,已天边。会得音书生羽翼,免教魂梦役关山。帘卷落花千万点,雨如烟。
风竹萧萧密掩门,苔封支径曲通村。野人自有家林趣,那得荣华入梦魂。
二童一马,素琴独鹤,长与仙翁为伴。自从分付益州来,便蔚有、隆中人望。边烽白羽,军符赤籍,弄得不成模样。愿公福德厚如山,为扶起、坤陲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