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随分纳些些,哕作平常事已差。
绿草溪边头角露,一蓑烟雨属谁家。
《颂古三首》是宋代释宗印创作的一首诗词。其内容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随遇而安的心态。
中文译文:
不如随分纳些些,
哕作平常事已差。
绿草溪边头角露,
一蓑烟雨属谁家。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古风的形式,表达了一种对平淡生活的推崇和满足。首先,诗人提出了“不如随分纳些些”的观点,也就是说,与其追逐名利,不如接受眼前的平凡,心态平和。接着,诗人用“哕作平常事已差”形容自己,表示不将琐事看得太重,认为世间的事情太过繁杂,纷纷扰扰,自己已经不计较这些琐碎的事了。
接下来两句,“绿草溪边头角露,一蓑烟雨属谁家”,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面。绿草、溪流、头角露以及蓑衣(蓑衣是农民工具,这里可以理解为平凡的生活)都象征着恬淡宁静的生活。而“一蓑烟雨属谁家”一句,既表示烟雨随风而至,又隐喻平凡的生活属于每一个人。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词句,表达了一种对淡泊名利、现实生活的颂扬。诗人主张以平常心对待生活的琐碎和荣辱得失,认为只有接受现实,融入自然,才能真正做到随遇而安。这种心态反映了诗人对修行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同时也提醒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保持一颗平静的心。
移家种竹杨湖上,半似湘川半辋川。诗好日尝题节下,酒酣时复卧根边。扫门延客还开径,煮笋供茶或试泉。我记别来今十载,出林添得几梢烟。
西斋新竹两三茎,也有风敲碎玉声。莫恨移来栏槛远,譬如元本此间生。
长柏高柟荫广庭,夜凉人静梦魂清。不知山月几时落,每到晓钟闻雨声。
赤白崔嵬晚照间,投闲时复一跻攀。时平守望皆无用,添得清秋数点山。
苍梧之南湘水头,烟波逐客增离忧。重瞳孤坟閟白日,双娥贞佩摇清秋。江空夜开鬼对泣,泣罢仍为鼓瑶瑟。瑟声渐杳江声长,丹枫坠影天霜白。临江被发招帝魂,拔剑欲断东流奔。东流无穷帝不返,呜呼薄俗无由敦。
易散浮云难再聚。遮莫相随百步。谁唤行人去。石湖烟浪渔樵侣。重别西楼肠断否。多少凄风苦雨。休梦江南路。路长梦短无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