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孟春犹寒,从头万种千般。
昨夜虚空落地,和风搭在阑干。
释宝印(一一○九~一一九一),字坦叔,号别峯,俗姓李,嘉州龙游(今四川乐山)人。少从德山院清素得度具戒,听《华严》、《起信》,既尽其说,弃依密印于中峯。会圆悟归昭觉,留三年。后南游,谒佛性泰、月庵果、草堂清。晚至径山,谒大慧宗杲禅师。大慧南迁,乃西还。后再出峡,住保宁、金山、雪窦。孝宗淳熙七年(一一八○),敕补径山,召对选德殿。光宗绍熙元年十二月卒,年八十二。謚慈辩。爲南岳下十六世,华藏密印安民禅师法嗣。事见《渭南文集》卷四○《别峯禅师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九、《五灯会元》卷二○、《补续高僧传》卷一○有传。今录诗三十九首。
《颂古十八首》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释宝印。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正月孟春犹寒,
从头万种千般。
昨夜虚空落地,
和风搭在阑干。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正月孟春时节的景象。尽管已经是春天,但天气依然寒冷。尽管如此,大地上的万物开始焕发出各种各样的生机。作者提到前一晚的夜晚,虚空仿佛跌落到地面上,和风轻轻地停在门槛上。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初春的景象,通过对季节和自然现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力的赞美和对自然变化的观察。正月孟春寒冷的天气与大地上万物复苏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春天中蕴含的生机和希望。作者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正月孟春犹寒"和"从头万种千般"的对偶,强调了寒冷与生机并存的景象。最后两句"昨夜虚空落地,和风搭在阑干"则通过意象的运用,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春天的轻盈和细腻。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象的敏感和对春天的赞美之情,通过简洁而意象丰富的语言,将读者带入到初春的美丽景色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勃勃。
金带重,紫袍宽。到头不似羽衣闲。君王若许供香火,神武门前早挂冠。
坏事曾闻嗔怪鬼,捉囚可不畏天公。抚床卫瓘宁非醉,对策刘蕡恐是风。
叩门剥啄涕沾襟,忽忆僧孙病骨侵。壁上卧龙香线断,柱间题凤墨痕深。仓皇不瞑思君眼,辗转犹希住世心。真意自天渠信否,赠篇聊当阁中箴。
晚陌收残雨,高轩冒夕霏。风乾移旧乡,月破隐空围。败叶相将舞,寒云不肯飞。兴无潘掾笔,何术写心微。
今宵分破鹘沦秋,孤客兴何悠。要向云中邀月,真个是呆头。风阵紧,电光流。雨声飕。嫦娥应道,未卜明年,是乐还愁。
雨后郊原小杖藜,行人相语各伸眉。即今极目如云稼,曾是蝗虫盖地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