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颂古十八首》

何必不必,金刀玉尺。
甜者如檗,苦者如蜜。
二十年来,无处雪屈。

作者介绍

释宝印(一一○九~一一九一),字坦叔,号别峯,俗姓李,嘉州龙游(今四川乐山)人。少从德山院清素得度具戒,听《华严》、《起信》,既尽其说,弃依密印于中峯。会圆悟归昭觉,留三年。后南游,谒佛性泰、月庵果、草堂清。晚至径山,谒大慧宗杲禅师。大慧南迁,乃西还。后再出峡,住保宁、金山、雪窦。孝宗淳熙七年(一一八○),敕补径山,召对选德殿。光宗绍熙元年十二月卒,年八十二。謚慈辩。爲南岳下十六世,华藏密印安民禅师法嗣。事见《渭南文集》卷四○《别峯禅师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九、《五灯会元》卷二○、《补续高僧传》卷一○有传。今录诗三十九首。

作品评述

诗词:《颂古十八首》
朝代:宋代
作者:释宝印

何必不必,金刀玉尺。
甜者如檗,苦者如蜜。
二十年来,无处雪屈。

中文译文:
为何要追求无必要的事物,就像追求金刀和玉尺一样。
甜的事物有时候像苦楝木,苦的事物有时候像蜜糖。
二十年来,没有地方容忍屈服。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释宝印的作品,他是一位佛教僧人,这首诗词体现了他对人生境界和追求的思考。诗的开头以反问句的形式表达了一种思考:为何追求无必要的事物?金刀和玉尺在这里代表了世俗的财富和权势,释宝印认为这些追求并不是真正重要的。

接下来的两句诗描述了事物的反常现象。甜的事物有时候会像苦楝木一样,苦的事物有时候又会像蜜糖一样。这里的比喻表达了人生中的苦乐无常,有时候甜蜜的事物可能带来不快,而苦涩的经历也可能培养出内心的坚韧和智慧。

最后一句诗"二十年来,无处雪屈"表达了不屈不挠的精神。无论经历了多少困难和挫折,作者都不愿意屈服。"无处雪屈"中的"雪"指的是以坚韧不拔的冰雪精神应对挑战。

整首诗词通过对追求的思考和对人生困境的洞察,表达了一种超越名利的人生观和追求内心坚韧的价值观。作者认为真正重要的是内心的修炼和坚持,而不是追逐虚荣和世俗的物质财富。这种思想在佛教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影响,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士人物的追求精神。

  • 《皇恐滩》

    十八滩中第一滩,舟行风顺不知艰。诸生历落诚皇恐,世上何人敢怨颜。

  • 《闲居杂兴十首》

    近觉吟无趣,权将俗累删。莺花老眼倦,风雨半春闲。野面便粗褐,柴扉掩暮山。片云寻处泊,飞度竹檐间。

  • 《观潮》

    张王偏宜月,雄豪更得秋。岸头浑破胆,浪里有行舟。

  • 《血书诗》

    物类易迁变,我行人不见。珍重任彦思,相别日已远。

  • 《圩丁词十解》

    两岸沿堤有水门,万波随吐复随吞。君看红蓼花边脚,补去修来无水痕。

  • 《洞仙歌》

    嘉景,向少年彼此,争不雨沾云惹。奈傅粉英俊,梦兰品雅。金丝帐暖银屏亚。并粲枕、轻偎轻倚,绿娇红姹。算一笑,百琲明珠非价。闲暇。每只向、洞房深处,痛怜极宠,似觉些子轻孤,早恁背人沾洒。从来娇多猜讶。更对翦香云,须要深心同写。爱揾了双眉,索人重画。忍孤艳冶。断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