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颂古十六首》

恁麽说话,大似肥处添,瘦处减。
殊不知东山老人,惯得其便。

作者介绍

释心月(?~一二五四),字石溪,号佛海,俗姓王,眉山(今属四川)人。歷住建康府报恩寺,能仁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入住蒋山太平兴国寺。迁平江府虎丘山云巖寺。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入住临安府灵隠景德寺。十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宝祐二年卒。爲掩室禅师法嗣。有《石溪心月禅师语录》三卷、《传衣石溪佛海禅师杂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孙震《石溪心月禅师语录序》、杨栋《御书传衣庵记》。 释心月诗,以辑自《语录》的诗及《语录》、《杂录》中单编的诗合编爲四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颂古十六首》是宋代诗人释心月所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智者东山老人的颂扬和赞美。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这样说话,就像在丰肥的地方添加,瘦弱的地方减少。殊不知东山老人,习惯于适宜之道。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对话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东山老人的敬佩和崇拜之情。作者在诗中称赞东山老人善于运用适宜之道,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的各种场景,无论是丰盈还是贫瘠,他都能处之泰然。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表达了对东山老人的赞美和仰慕。作者通过对比自己的言辞,将东山老人的智慧和处世哲学彰显出来。他以“恁麽说话,大似肥处添,瘦处减”来形容自己的言辞,暗示自己习惯于夸大和修饰,而东山老人则懂得适度,善于应对各种情况。作者借此对东山老人的赞颂传达了一种生活智慧和处世之道,即在面对丰盈时保持谦逊,面对贫瘠时保持坚忍。

这首诗词虽然字数不多,但通过简洁有力的表达,将东山老人的智慧风范展现得淋漓尽致。它告诉人们在生活中要学会适度,既不过分追求丰盈和富裕,也不盲目地抱怨贫瘠和困苦。东山老人的处世哲学给予了人们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让人们能够从容面对人生的起伏和挑战。

总而言之,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东山老人的赞美和仰慕,同时传达了一种生活智慧和处世之道。通过对比自己的言辞,作者突出了东山老人的智慧和适宜之道。这首诗词给予人们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教导人们在生活中应当保持平和的心态,适度地面对各种情况,从容地行走于人生之路。

  • 《义上人归自武林戏作四偈》

    十载江湖寄此身,足香惯踏软红尘。梦回一笑知何有,稳卧家山寂寞滨。

  • 《念奴娇(上已日游北湖)》

    锦城城北,有平湖、仿佛西湖西畔。载酒郊_修禊事,雅称兰舟同泛。麦垅黄轻,桤林绿重,莫厌春光晚。棹歌声发,飞来鸥鹭惊散。好是水涨弥漫,山围周匝,不尽青青岸。除却钱塘门外见,只说此间奇观。句引游人,追陪佳客,三载成留恋。古今陈迹,从教分付弦管。

  • 《夜从法王寺下归岳寺》

    双刹夹虚空,缘云一径通。似从忉利下,如过剑门中。灯火光初合,笙歌曲未终。可怜狮子座,舁出净名翁。

  • 《湖广李漕革夫大卿饮客西湘》

    管领风光此会稀,坐中宾客总能诗。神仙有洞寻难见,山水当轩看转奇。春不再生陶侃柏,人来多打李邕碑。因思屈贾伤今古,国有忠臣无用时。

  • 《减字木兰花》

    且安汝止。快活心中惟法喜。一处通风。万别千差处处通。腐肠是酒。伐性蛾眉徒损寿。诗到阴何。划地乱丝头绪多。

  • 《吴子夜四时歌(录一首)》

    睡起珊瑚枕,微风度屟廊。芙蓉□最叶,翻水洗鸳鸯。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