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青原,没缝罅。
问佛法,酬米价。
差毫釐,成话欛。
无面目,得人怕。
释宗杲(一○八九~一一六三),号大慧,俗姓奚,宣州宁国(今安徽宣城)人。年十七出家,从曹洞诸老宿游,既得其说,去之谒准湛堂。准死,谒丞相张商英,一言而契,名其庵曰妙喜,字之曰昙晦,幷受荐往建康天宁寺见圆悟克勤。后克勤主云居席,命杲居第一座。后张浚延住临安径山能仁禅院。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于临安府明庆院开堂。十一年,因结识张九成,爲秦桧所恶,斥还俗,屏居衡州。二十年,移梅州。二十五年桧卒,特恩放还,復僧服,住明州阿育王山广利禅寺。二十八年,再住径山能仁总之禅院。又迁江西云门庵、福州洋屿庵。孝宗隆兴元年卒于径山明月堂,年七十五,赐謚普觉。爲南岳下十五世,圆悟克勤禅师法嗣。着有《指源集》(《四明宋僧诗》),已佚。有宋释藴现编《大慧普觉禅师语录》,收入《大藏经》。事见本《语录》、张浚《大慧普觉禅师塔铭》,《僧宝正续传》卷六、《咸淳临安志》卷七○、《嘉泰普灯录》卷一五、《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释宗杲诗,以辑自《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一至卷九上堂、示衆等的偈颂编爲第一卷,以见于《语录》卷一○的《颂古》编爲第二卷,见于《语录》卷一一的偈颂编爲第三卷,见于《语录》卷一二的赞编爲第四卷,辑自《语录》卷一三至卷三○《普说》《法语》《书信》的偈颂编爲第五卷。辑自他书者编于卷末。
《颂古一百二十一首》是宋代释宗杲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和对人性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是:
老青原,没缝罅。
问佛法,酬米价。
差毫釐,成话欛。
无面目,得人怕。
诗意: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文字勾勒出一个古老而静谧的山原景象,形容其宛如被岁月磨损,没有丝毫破损的痕迹。然后诗人转向人类的行为,用问答的方式探讨佛法的真谛。在这个过程中,诗人揭示了人们对佛法的认识和追求,将其比喻为以米为报酬的交易。然而,即使是微小的差别和细微的变动也能导致言辞的转变,甚至扭曲了佛法的原本含义。最后,诗人指出,这种扭曲和误解让人们无法真正理解佛法的真相,使其失去了应有的面目,引发了人们的恐惧。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考和哲理。诗人通过以老青原为象征的自然景观,将人类的行为和对佛法的理解进行对比。诗词以简单的问答形式展开,形象地揭示了佛法在人们心中的扭曲和误解。无论是米的价值、言辞的微小差别还是对佛法本质的误解,都使人们失去了真实的面目,给人以恐惧感。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文字和深刻的思考,传达了对人类行为和对佛法的思考。它提醒人们在追求真理和智慧的道路上要保持谦逊和真实,不被外在的形式所迷惑,以免失去真正的面目。这首诗词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思和启示。
千门庭燎照楼台,总为年光急急催。半夜腊因风卷去,五更春被角吹来。宁无好鸟思花发,应有游鱼待冻开。不是多岐渐平稳,谁能呼酒祝昭回。
梅山半载在城中,辜负山中月与风。老我相逢还一笑,弟兄能有几人同。
南朝旧事一芜城,故国飘零百感生。柳影天涯随去辇,杨花江上变浮萍。远山依旧横新黛,断岸还看散冷萤。今日广陵思往事,十年前亦号承平。
此身无用且东来,赖有江山慰不才。旧尹未嫌衰废久,清尊犹许再三开。满城遗爱知谁继,极目扁舟挽不回。归去青云还记否,交游胜绝古城隈。
高侯妙笔生夜光,李侯正倚斗牛旁。凄凉看尽吴山月,玉镜台前翠凤凰。
闲居静侣偶相招,小饮初酣琴欲调。我正风前弄秋思,君应天上听云韶。时和始见陶钧力,物遂方知盛圣朝。双凤栖梧鱼在藻,飞沈随分各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