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有密语,文远不覆藏。
演出大藏教,功德实难量。
释宗杲(一○八九~一一六三),号大慧,俗姓奚,宣州宁国(今安徽宣城)人。年十七出家,从曹洞诸老宿游,既得其说,去之谒准湛堂。准死,谒丞相张商英,一言而契,名其庵曰妙喜,字之曰昙晦,幷受荐往建康天宁寺见圆悟克勤。后克勤主云居席,命杲居第一座。后张浚延住临安径山能仁禅院。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于临安府明庆院开堂。十一年,因结识张九成,爲秦桧所恶,斥还俗,屏居衡州。二十年,移梅州。二十五年桧卒,特恩放还,復僧服,住明州阿育王山广利禅寺。二十八年,再住径山能仁总之禅院。又迁江西云门庵、福州洋屿庵。孝宗隆兴元年卒于径山明月堂,年七十五,赐謚普觉。爲南岳下十五世,圆悟克勤禅师法嗣。着有《指源集》(《四明宋僧诗》),已佚。有宋释藴现编《大慧普觉禅师语录》,收入《大藏经》。事见本《语录》、张浚《大慧普觉禅师塔铭》,《僧宝正续传》卷六、《咸淳临安志》卷七○、《嘉泰普灯录》卷一五、《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释宗杲诗,以辑自《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一至卷九上堂、示衆等的偈颂编爲第一卷,以见于《语录》卷一○的《颂古》编爲第二卷,见于《语录》卷一一的偈颂编爲第三卷,见于《语录》卷一二的赞编爲第四卷,辑自《语录》卷一三至卷三○《普说》《法语》《书信》的偈颂编爲第五卷。辑自他书者编于卷末。
《颂古一百二十一首》是宋代释宗杲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写了赵州的密语,以及文远无法完全隐藏的事实。它赞颂了大藏教的演出,并表达了功德的实际价值难以估量。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赵州有密语,
文远不覆藏。
演出大藏教,
功德实难量。
这首诗词的诗意深邃且含蓄。赵州的密语指的是一种秘密传授的言辞或教义,而文远则代表所有追求真理的人。作者通过赵州的密语和文远的不可掩藏,暗示了真理和智慧无法永远被封存和隐藏。
诗词中提到的大藏教是一种宏大而深奥的教义或学问。演出大藏教意味着将这一教义展现给人们,向众人传授智慧和真理。作者通过这一象征手法,表达了对智慧和真理的赞美。
最后两句表达了功德的实际价值无法被完全量化。它指出,无论是赵州的密语、文远的努力,还是大藏教的演出,所带来的功德都是无法计量的。作者在这里强调了智慧和真理的重要性,并认为它们的价值超越了常规的衡量方式。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探讨了真理和智慧的永恒价值。它呼唤人们不断寻求智慧,并认识到智慧所带来的功德是无法估量的。同时,诗词中的象征手法也增添了一种神秘感和超越性,使得这首诗词更加富有韵味和内涵。
一饱听钟鱼,浮生百念疎。不知门外事,长对案头书。白日闲中过,青山深处居。老天怜供薄,夜雨长园蔬。
当年心事几绸缪,长记天西玉一钩,客里近来嗟我倦,江边得得送君游。读书会有新功用,把酒聊寻旧倡酬。自愧不能追往事,但劳清梦绕螺州。
祖翁阃域,扑地掀天。亲切一回打透,不妨垂手入廛。
露下瑶簪湿,云生石室寒。星坛鸾鹤舞,丹灶虎龙蟠。
茫茫薄俗沸蚊蛆,礼义全无一点余。只得杜门对贤圣,专来教子读诗书。千般横直休干己,一切是非无问渠。若救乡邻为被发,风波转起挠吾庐。
青鞋不踏孤山路,辜负逋花今几度。那知别有姑射居,众谓孤山未必如。夙昔名传尤愿见,渴想此仙难觌面。朋来满口誉风神,俨若眼底逢佳人。枝间独具先天易,惟有太初心默识。雅游拟问古航船。索笑相亲须有缘。閒中积岁玩风月,虐甚祁寒饮霜雪。此往春浮雨露香,归来万玉争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