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把断襟喉,风磨云拭,水冷天秋。
锦鳞莫谓无滋味,钓尽沧浪月一钩。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颂古一百则》是宋代释正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收把断襟喉,风磨云拭,水冷天秋。
锦鳞莫谓无滋味,钓尽沧浪月一钩。
诗意:
这首诗词以古代传统文化为主题,表达了对古代风韵和精神的赞美。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古代文化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古代遗产的珍视与怀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人生的风云变幻和无常。
赏析:
诗词的开篇以断襟喉、风磨云拭、水冷天秋等意象描绘了秋天的寒凉和清冷的氛围,给人一种深秋的寂寥感。这种寂寥感与后面的锦鳞莫谓无滋味、钓尽沧浪月一钩等诗句相呼应,暗示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感慨和对于时光流转的思考。
其中的锦鳞莫谓无滋味,钓尽沧浪月一钩,以钓鱼的意象表达了对于古代文化的珍视。锦鳞莫谓无滋味,意味着古代文化的内涵丰富多彩,不可轻视。钓尽沧浪月一钩,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文化的追求和钻研,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古代文化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珍视,同时也反映了人生的沧桑和无常。这种对于传统文化的思考和对于人生的感慨,使得这首诗词具有深刻的诗意和内涵,让人在欣赏之余也会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春夏季孟间,草木蔽山骨。青苍霭芳华,烟霏相出没。适从忧患场,观化超理窟。无心岫间云,有定水中月。我方意如如,谁尚书咄咄。
东华正踏软红尘,却趁西湖祓禊辰。历似明天时令正,春逢闰岁物华新。流连花柳输豪侠,判断湖山愧隐沦。尚拟鸣銮一游豫,还陪英衮奉严宸。
与我迭知已,喜君初得官。时来宁论晚,身健莫辞难。访雪牵魂梦,停云寄肺肝。斯文元气在,努力好加餐。
去者如弊帷,来者如新衣。鲜华非久长,色落还弃遗。讵知行者夭,岂悟壮者衰。区区未死间,回面相是非。好闻苦不乐,好视忽生疵。乃明万物情,皆逐人心移。古今尽如此,达士将何为。
丘园养浩久怀安,忽侍天威咫尺间。草制方观周诰命,筹边聊重蜀江山。搏风已激三千水,掣电终归十二闲。天遣词人来作牧,勒铭重刻剑门关。
云髻高梳鬓不分,扫除虚室事元君。新糊白纸屏风上,尽画蓬莱五色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