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堂堂,磊磊落落。
闹处刺头,稳处下脚。
脚下线断我自由,鼻端泥尽君休斲。
莫动著,千年故纸中合药。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颂古一百则》是宋代释正觉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巍巍堂堂,磊磊落落。
这里是宏伟壮观,高大庄严。
闹处刺头,稳处下脚。
在喧嚣之地,它像刺头般突兀显眼;在安稳之处,它像可依靠的基石。
脚下线断我自由,鼻端泥尽君休斲。
脚下的线断裂,束缚了我的自由,而鼻尖的泥浆阻止了君主的行动。
莫动著,千年故纸中合药。
不要动弹,融入千年的古纸中,以达到合药的效果。
这首诗词通过形象的描写,表达了一种对古代文化传承的赞美和思考。诗中的"巍巍堂堂"和"磊磊落落"形容了古代文化的宏大和庄严,而"闹处刺头"和"稳处下脚"则展示了古代文化在不同环境中的表现和价值。"脚下线断我自由,鼻端泥尽君休斲"表达了作者对于现代环境对于古代文化的限制和阻碍的不满,同时也抒发了对于古代文化的怀念和珍视。最后一句"莫动著,千年故纸中合药"呼吁人们要保持安静,融入千年的文化中,从中寻找到合药(即智慧和启迪)。
这首诗词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以简洁而深刻的文字,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文化的敬仰和对当下环境的思考,同时也提醒人们要珍惜并继承传统文化的智慧。
东阁如公不挽留,又飘征袖入西州。四方谩说多奇士,千骑才教占上头。那得长绳萦去棹,不堪淋雨助离愁。长江自古常东注,莫遣仙舟得泝流。
别日笑言重,归来药饵忧。锺歌掩不试,贝叶乱谁收。恨极囊封在,情多垄木稠。埋文应自作,一一记徽猷。
平生浪说齐谐志,杞国有天惊堕地。不周摧折天柱倾,咄咄古今真怪事。元气不死桥运兴,千古日月长悬奔。照见可庵一片心脾真肆兀,挥斥八极游天根。两眼痴蟆不能食,坐观蝡动自形色。独吸泠风饮沆瀣,去向南溟六月息。不学神仙慕安期,陶潜旷达其庶机。卜筑前窀从与老,太行世路
谪仙捉月古今传,我访遗踪似未然。山下浊流长混混,夜深安得水中天。
行行日将夕,荒村古冢无人迹。蒙笼荆棘一鸟吟,屡唱提壶沽酒吃。古人不达酒不足,遗恨精灵传此曲。寄言世上诸少年,平生且尽杯中醁.
才登西岭路,诗思便能清。栈道云间没,篮舆壁上行。遥山时见虎,深谷夏闻莺。咫尺名山寺,犹分两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