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颂古》

马师瞎却亮师眼,一入西山更不返。
我有二十二藤条,寄与山中这担板。

作者介绍

释慧空(一○九六~一一五八),号东山,俗姓陈,福州(今属福建)人。年十四出家,初学于圆悟、六祖,后至疏山,爲南岳下十四世,泐潭清禅师法嗣。高宗绍兴二十三年(一一五三),住福州雪峰禅院,次年退归东庵。二十八年卒,年六十三(《五灯会元》卷一八、《东山慧空禅师语录跋》)。有《东山慧空禅师语录》、《雪峰空和尚外集》传世。 释慧空诗,以续藏经本《东山慧空禅师语录跋》及日本旧刻《雪峰空和尚外集》(今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编爲二卷。

作品评述

《颂古》

马师瞎却亮师眼,
一入西山更不返。
我有二十二藤条,
寄与山中这担板。

中文译文:

马师失明却照亮师眼,
一入西山再也不归。
我拥有二十二根藤条,
寄托给山中这根担杆。

诗意:

这首诗是宋代释慧空所创作的,通过简洁而凝练的词句表达了深刻的意境。诗人通过对马师和亮师的对比,表达了一个人在面对西山时的执着和坚定。马师失去了视力,却在黑暗中照亮了亮师的眼睛,而诗人则选择了进入西山,从此不再返回。多少藤条无法托起这根担杆,诗人寄托着自己的心愿和信念,将它托付给了西山。

赏析:

《颂古》以简洁、含蓄的形式表达了一个人在面对命运与选择时的坚定和执着。通过对马师和亮师的描写,诗人展示了他们之间的互补和依赖关系,以及一个人在艰难险阻中的坚持和努力。马师失明了,但却用他的行动照亮了亮师的眼睛,表达了他们之间的默契和奉献。而诗人选择进入西山,放弃了归家的机会,以示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最后的两句“我有二十二藤条,寄与山中这担板”,表达了诗人将自己的心愿和信念托付给西山,以期实现自己的理想。整首诗透露出了一种积极向上、坚定不移的品质,使人感受到了诗人的意志力和对追求的决心。

  • 《和裴仆射相公假山十一韵》

    公乎真爱山,看山旦连夕。犹嫌山在眼,不得着脚历。枉语山中人,匄我涧侧石。有来应公须,归必载金帛。当轩乍骈罗,随势忽开坼。有洞若神剜,有岩类天划。终朝岩洞间,歌鼓燕宾戚。孰谓衡霍期,近在王侯宅。傅氏筑已卑,磻溪钓何激。逍遥功德下,不与事相摭。乐我盛明朝,于焉

  • 《閒十咏》

    茶瓯沙帽惯迎宾,不是诗人即道人。细雨斜风君莫出,绿阴门外有红尘。

  • 《九日》

    晨风战枯荷,清霜杀高柳。人生俯仰间,能得几重九。节序来无停,已及黄花酒。流落拾遗心,西江独回首。

  • 《与伏牛长老偈二首》

    不算菩提与阐提,惟应执著便生迷。无端指个清凉地,冻杀胡僧雪岭西。长绳不见系空虚,半偈传心亦未疏。推倒我山无一事,莫将文字缚真如。

  • 《次韵张迪功春日》

    年年春日寒欺客,今日春无一半寒。不觉转头逢岁换,便须揩目待花看。争新游女幡垂鬓,依旧先生日照盘。从此不忧风雪厄,杖藜时可过苏端。

  • 《观雪行》

    仙人剪水银河边,仙风吹散花联翩。明星撩乱入我眼,风紧一阵随天旋。如今谁卧剡溪雪,如今谁访山阴船。古人气韵不可见,晓来对此空悠然。檐前未觉眼界豁,临眺忽忆楼居仙。若为留得数玉树,六月绕屋生清妍。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