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送广东潘帅移镇湖南十口号》

晋盗奔秦代勿追,碧油幢下昼阴移。
虎符不下军民去,闲杀摧锋老健儿。

作者介绍

曾丰(一一四二~?)(生年据本集卷九《端午家集》“自我生壬戌”推定),字幼度,号撙斋,乐安(今属江西)人。孝宗干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会昌县。十六年,知义宁县。宁宗庆元改元(一一九五)时,知浦城县。歷隆兴、广东、广西帅漕幕,通判广州,知德庆府。享年近八十。有《撙斋先生缘督集》四十卷,宋时曾版行,已佚,元元统间五世孙德安欲重刻,未果。明万历间选刻爲十二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缘督集》二十卷。今存清抄本四十卷,似仍爲宋本之旧。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道园学古录》卷三四《曾撙斋缘督集序》。 曾丰诗,以清抄本四十卷(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明万历选刻本(简称明本)、丁丙跋抄本(简称丁本)。由于底本文字错譌衍夺极多,凡明确无疑之错譌,据校本径行校改。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送广东潘帅移镇湖南十口号》是宋代诗人曾丰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通过描述潘帅从广东迁往湖南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时局的思考和对军民辛劳的感慨。

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潘帅迁徙的情景,通过几个意象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首先,诗中提到晋朝的盗贼逃亡到秦朝,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回顾和对乱世动荡的忧虑。然后,描述了潘帅移动时的景象,以"碧油幢下昼阴移"来描绘潘帅所在的行列,意味着他们在行军途中经过的地方,传递了一种行军的紧迫感和辛苦劳累。接着,诗中提到"虎符不下军民去",表明在潘帅迁徙的过程中,他们没有带上军令,意味着他们放弃了军职,转而成为普通人,呈现了一种转变和放下的意味。最后,诗中出现"闲杀摧锋老健儿",表达了作者对那些年纪稍长但仍然坚强勇敢的军人的敬佩和感慨,他们在平时闲暇时也能毫不畏惧地去杀敌。

整首诗词流露出作者对乱世的担忧和对军民辛劳的敬佩之情。通过描写潘帅迁徙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时局的思考。作者以简练的语言,通过几个意象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传达给读者,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激荡和对历史变迁的思索。

这首诗词虽然篇幅不长,但通过简洁而精确的语言,成功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历史的回顾、对时局的担忧以及对军民辛劳的敬佩之情。

  • 《乌石山》

    客子家山亦此峰,可堪投宿听疏钟。旋沽村酒开霜柿,欲访禅扉隔暮松。乡信写成无便寄,寒衣著绽倩人缝。远来只为营瓜圃,不是贪渠万户封。

  • 《夜叹》

    不寐中宵发叹歌,无闻见恶竟如何。堪嗟岁月蹉跎久,却悔尘寰错误多。事业分明卑管晏,源流直上接丘轲。衰颜皓发雄心在,蓄艾从今起宿疴。

  • 《悼吴校勘》

    去国亲朋风雨散,惟君从步至徐州。时清相有客云意,力薄吾无荐祢恩。远遁犹疑在空谷,大招安肯入修门。忽闻社友传新讣,枯目滂然有泪痕。

  • 《游石门用前韵促陈丞》

    昨夜浓阴泼墨来,比邻折简小奚催。印窗寒月晓前白,寻壑春舆天际回。盏面绿浮新展叶,杖头黄碍半肥梅。知君自扫松间径,古锦何妨此地开。

  • 《槐》

    忆我初来时,草木向衰歇。高槐虽经秋,晚蝉犹抱叶。淹留未云几,离离见疏荚。栖鸦寒不去,哀叫饱啄雪。破巢带空枝,疏影挂残月。岂无两翅羽,伴我此愁绝。

  • 《和赵忠州园亭落成宴客三首·自为堂》

    双旌未逐诏书还,放适何妨且谢安。地拔鹅峰长突兀,天教老子得蹒跚。病瘳不必维摩问,客醉谁知太守叹。更乞为时推此意,要令宵旰九重宽。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