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商贝客市门听,牙侩闲边自品评。
郡将不收蕃船物,今年价比向年平。
曾丰(一一四二~?)(生年据本集卷九《端午家集》“自我生壬戌”推定),字幼度,号撙斋,乐安(今属江西)人。孝宗干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会昌县。十六年,知义宁县。宁宗庆元改元(一一九五)时,知浦城县。歷隆兴、广东、广西帅漕幕,通判广州,知德庆府。享年近八十。有《撙斋先生缘督集》四十卷,宋时曾版行,已佚,元元统间五世孙德安欲重刻,未果。明万历间选刻爲十二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缘督集》二十卷。今存清抄本四十卷,似仍爲宋本之旧。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道园学古录》卷三四《曾撙斋缘督集序》。 曾丰诗,以清抄本四十卷(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明万历选刻本(简称明本)、丁丙跋抄本(简称丁本)。由于底本文字错譌衍夺极多,凡明确无疑之错譌,据校本径行校改。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送广东潘帅移镇湖南十口号》
中文译文:
珠商贝客市门听,
牙侩闲边自品评。
郡将不收蕃船物,
今年价比向年平。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送别广东潘帅离开的场景。诗中提到了珠商和贝客(指珍珠和贝类的商贸),表明广东是繁荣的商业中心。人们聚集在市场的门口,倾听着珠宝商人的交谈声。牙侩(指象牙制品)则象征着奢侈和闲适的生活。诗人自己也在一旁闲适地品评这些事物。
然而,诗中还暗示了郡将(地方官员)不再收取来自南方的外来货物,这可能是由于政策变化或贸易限制。最后两句提到今年的物价比之前平稳,也许是表达了人们对于平稳经济的期待和对过去繁荣时期的怀念。
赏析:
这首诗以精练的文字描绘了一个特定时期的社会景象。通过描写珠宝贸易和贸易限制的变化,诗人展示了社会经济的变迁和人们对于过去时光的思念。诗中运用了一些富有象征意味的词语,如珠商、贝客和牙侩,这些词语不仅仅代表着物质财富,还蕴含着特定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意义。
诗人以客观冷静的态度观察和描绘,既有对现实情况的反映,也有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意境清新,文字简练,展示了宋代社会的一面,同时也折射出人们对于繁荣与安定的向往。
隐路高高入翠微,人亡宅在有馀悲。自圆溪月知吟处,不散岩云忆卧时。素壁尘昏三纪貌,白杨风老几寻枝。草堂故集篇篇好,要与商翁续紫芝。
先朝赐第白玉京,五世不出长安城。每闻三岁射策罢,诸生盛服趋天庭。禁门漏尽开九重,阙角仿佛晨光红。衣冠是日集殿下,金支翠旗色相射。空雷隐隐车转毂,鸣梢一声禁籞肃。须臾云开飞六龙,皇帝亲御蓬莱宫。宫槐满庭白日长,侍臣玉立分两厢。众星煌煌拱北极,龙须负扆天中央。
贝叶新传宝藏经,圣心端为福群生。从今物自无疵疠,安用桐君纪药名。
宫墙无地可穿窬,犹幸先人有敝庐。仕版可羞宁毁瓦,儒冠曾误枉收书。供柴我合同收炭,寄食君当自办蔬。此理晓然明似境,何须足下肆耕锄。
何处观文献,如公尚典刑。诗先获麟作,字本换鹅经。牛斗漫宝气,虚危须德星。无为偃薄计,不晚诏除听。
一别几寒暄,迢迢隔塞垣。相思长有事,及见却无言。静坐将茶试,闲书把叶翻。依依又留宿,圆月上东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