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今日掩。
石洞实时封。
玉匣摧谈柄。
悬河落辩锋。
香炉犹是柏。
麈尾更成松。
郭门未十里。
山回已数重。
尚闻香阁梵。
犹听竹林钟。
送客风尘拥。
寒郊霜露浓。
性灵如不灭。
神理定何从。
《送炅法师葬诗》是南北朝时期庾信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龙泉今日掩。
石洞实时封。
玉匣摧谈柄。
悬河落辩锋。
香炉犹是柏。
麈尾更成松。
郭门未十里。
山回已数重。
尚闻香阁梵。
犹听竹林钟。
送客风尘拥。
寒郊霜露浓。
性灵如不灭。
神理定何从。
诗词的中文译文:
龙泉泉水今天被掩藏,
石洞也被封闭。
玉匣摧毁了谈柄,
悬河上的辩论锋芒落下。
香炉还是那样坚固如柏树,
麈尾却变成了松树。
郭门离这里还不到十里,
山峦回环已经数次。
依然可以听到香阁中的梵音,
依然可以听到竹林中的钟声。
送客的风尘拥挤着,
寒郊上的霜和露浓厚。
人的性灵如同不灭之火,
神理应该如何追求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庾信送别炅法师的场景。诗中以自然景物和宗教意象来表达离别之情和对生死的思考。
诗的前两句描述了龙泉和石洞被封闭的景象,暗示了法师炅的离世和葬礼的举行。接着,描述了玉匣摧毁了谈柄,悬河上的辩论锋芒落下,这可以理解为法师离世后,人们无法再听到他的智慧和辩才。
接下来的几句诗描绘了一些自然景物,如香炉和麈尾。香炉象征着虔诚和宗教仪式,麈尾则象征着长久和坚固。这些景物与法师离世形成了对比,表达了人世的变幻无常和法师智慧的永恒。
之后的几句诗描述了送别的场景和环境。香阁中的梵音和竹林中的钟声象征着宗教的神圣和庄严,表达了人们对法师的敬重和思念。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对生死和灵魂的思考。送客的风尘拥挤着,寒郊上的霜和露浓厚,描绘了离别的凄凉和世俗的冷漠。而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人性灵魂的探索和对神圣道理的追求。
整首诗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离别和生死的思考,以及对人性灵性和神圣道理的探索。
浩汗霜风刮天地,温泉火井无生意。泽国龙蛇冻不伸,南山瘦柏消残翠。
红粉里,绛金裳。一卮仙酒艳晨妆。醉温柔,别有乡。清暑殿,藕风凉。鸡头擘破误君王。泣梨花,春梦长。
洞天窅窅无人到,白日丹光出树林。仙子竟忘食玉法,笑迎春色绿云阴。
人间犹有展生笔,佛事苍茫烟景寒。常恐花飞蝴蝶散,明窗一日百回看。
更事多来见物情,世间常恨太忙生。花开款款宁为晚,日出迟迟却是晴。
麻城县令张毅,植万松于道周以芘行者,且以名其亭。去未十年,而松之存者十不及三四。伤来者之不嗣其意也,故作是诗。十年栽种百年规,好德无人助我仪。(古语云:一年之计,树之以谷;十年之计,树之以木;百年之计,树之以德。)县令若同仓庾氏,亭松应长子孙枝。天公不救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