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送韩永锡归阙》

缙云六载掌关征,学得陽冰小篆成。
逋客几人曾认面,仙山到处便题名。
桑郊又是乘轺去,铃阁虚烦解榻迎。
旧读春秋究微旨,何须苦说不知兵。

作者介绍

杨亿(九七四~一○二一),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太宗雍熙元年(九八四)年十一,召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三年(九九二)赐进士及第(《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一),迁光禄寺丞。四年,直集贤院。至道二年(九九六)迁着作佐郎。真宗即位初,预修《太宗实录》。咸平元年(九九八)书成(《直斋书录解题》卷四),乞外补就养,知处州。三年,召还,拜左司谏。四年,知制诰(《武夷新集》自序)。景德二年(一○○五)与王钦若同修《册府元龟》(《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四)。三年,爲翰林学士。大中祥符六年(一○一三)以太常少卿分司西京(《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八○)。天禧二年(一○一八)拜工部侍郎。三年,权同知贡举,坐考成就差谬,降授秘书监。四年,復爲翰林学士,十二月卒,年四十七。謚文(《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三)。所着《括苍》、《武夷》、《颍阴》等集共一九四卷。传世有《武夷新集》二十卷,另编有《西崑酬唱集》二卷。《宋史》卷三○五有传。 杨亿诗,前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武夷新集》爲底本。校以明刻本《杨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简称明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法式善编《宋元人诗集·武夷新集》存素堂抄本(简称法式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抄本《杨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简称清抄本,藏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室),清嘉庆十六年祝昌泰留香室刻本《宋杨文公武夷新集》(简称祝刻本,藏科学院图书馆)。第六、第七卷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玩珠堂刊《西崑酬唱集》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本(简称四库本)和清康熙周桢、王图炜合注(简称周王合注本)等。另从《宋文鑑》、《会稽掇英总集》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八卷。

作品评述

《送韩永锡归阙》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杨亿。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缙云六载掌关征,
学得阳冰小篆成。
逋客几人曾认面,
仙山到处便题名。
桑郊又是乘轺去,
铃阁虚烦解榻迎。
旧读春秋究微旨,
何须苦说不知兵。

诗意:
这首诗是送别韩永锡返回朝廷的作品。诗人杨亿在诗中表达了对韩永锡的赞赏和祝福。韩永锡在缙云地区执掌边境的征战事务长达六年,期间勤学苦练,终于掌握了阳冰小篆的技艺。他的才华和贡献得到了赞誉,无论他到达哪个仙山,都会被人们题名纪念。现在他要乘坐轺车返回朝廷,铃阁轩敞,解榻迎接他的归来。诗人自称曾与韩永锡有过几面之缘,对他的才华和成就心生敬佩。诗的最后几句表达了诗人对韩永锡的期待,希望他能够继续发扬春秋时期的微妙精神,不必过于强调战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韩永锡的边境征战经历和他在学术上的成就,展现了诗人对他的赞美和对他未来发展的期望。诗中运用了一些意象,如"缙云"、"仙山"、"桑郊"等,给诗歌增添了一些浪漫和神秘的色彩。通过对韩永锡的描述和赞美,诗人也间接表达了对士人的崇尚和对学术的重视。诗的最后两句"旧读春秋究微旨,何须苦说不知兵"呼应了整首诗的主题,强调了学习和研究经典的重要性,与过于纠缠于战争无关的观点相对立。整首诗言简意赅,情感真挚,通过对韩永锡的送别,展示了作者对人才的崇敬和对学问的推崇,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和文化发展的向往。

  • 《再次前韵代梅答》

    托植经多稔,顷筐向盛时。枝条虽已故,情分不曾移。莫向阶前老,还同镜里衰。更应怜堕叶,残吹挂虫丝。

  • 《宫柳》

    袅袅春声里,阴阴晓色中。缕垂金屋暗,花散玉楼空。凝露啼秦苑,因风斗楚宫。不知行辇处,几树近帘栊。

  • 《南阁行》

    北城之阳有南阁,李家石林丈人作。上有储皇资善颜,下有先世淳熙脚。前瞻平远后闉阇,左揖蜝颐右龙鹤。丙丁架上书衡从,甲乙槛前石参错。有时晨策披氤氲,九万帝青闯帘幕。有时夜九凭泬寥,海牛挂空月为箔。啾嘈市声不我即,淡沱春风无处着。斯干秩秩兄弟好,伐木丁丁友朋乐。

  • 《题谭德称扇》

    蛮风吹雨瘴江肥,短草荒山鸟不飞。尽是泸南肠断句,如今分与故人归。

  • 《郑自明哀词》

    母曰余儿兮,吾莫知其何尤。妇曰良人兮,吾曷为罹此忧。兄弟不以是咎兮,朋友称其好修。恭不得其故兮,庸强名之曰命。相彼下堂而贻戚兮,或结缨以顺听。万不同咸自取兮,曾二者孰失其正声。鬼神之所仇兮,人直躬焉是病。胥属镂忽堕其前兮,屈鱼腹以为阱。奇祸作於牖下兮,顾奚

  • 《春日东城》

    睥睨沧溟上,登临兴若何。烟笼关树远,雁带领云过。柔橹鸣春溆,繁花照晚波。双江无限思,只是夕阳多。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