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城木叶落,夏口青山遍。
鸿雁向南时,君乘使者传。
枫林带水驿,夜火明山县。
千里送行人,蔡州如眼见。
江连清汉东逶迤,遥望荆云相蔽亏。
应问襄阳旧风俗,为余骑马习家池。
李颀,字粹老。少举进士,后弃官爲道人,遍歷湖湘。晚居临安大涤洞天。善丹青,神宗熙宁间尝画春山横轴且书诗于后,投杭州通判苏轼。事见《苏轼诗集》卷一一《李颀秀才善画山以两轴见寄仍有诗次韵答之》注。
中文译文:
送郝判官
楚城木叶落,
夏口青山遍。
鸿雁向南时,
君乘使者传。
枫林带水驿,
夜火明山县。
千里送行人,
蔡州如眼见。
江连清汉东逶迤,
遥望荆云相蔽亏。
应问襄阳旧风俗,
为余骑马习家池。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送别郝判官的情景。诗人用寥寥数语勾勒出秋天的景色,舞动的木叶和青山尽情展示着大自然的美丽。在南方,成群的鸿雁起飞,普天同庆,君便乘坐使者的船只旅行。穿过枫林,经过水驿,夜晚明亮的火光点亮了山县。千里之外,伴着祝福,护送行人的眼睛仿佛看到了目的地蔡州的景象。远远望去,长江曲折流淌,遥远的荆云掩盖了视线。诗人借着这个场景,提到那里的风俗和历史,表达自己骑马到家中池塘的思念之情。
赏析:
李颀以简洁明快的句子和自然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景色和送别之情。他通过诗中的景物和细节将读者带入到那一个具体时刻和地点。从楚城的木叶落下,到夏口的青山,再到南方的鸿雁,一系列的景色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整首诗的画面。诗中同时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和交织,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和情感。在最后两句,诗人提到了襄阳的旧风俗和自己的家乡,这增加了对诗人个人情感的表达,使整首诗更加亲切和真实。通过这些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李颀成功地打动了读者的心灵,让人们在阅读中感受到离别的伤感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天畏遐福,允彰父慈。维昔旷典,我能举之。徐尔陟降,敬尔威备。申锡无疆,永言保之。
处心心无愧,持身德有常。施恩周里闬,植福遍僧坊。入户书盈室,开樽客满堂。清芬传后叶,看取桂枝芳。
社近楼台昼已长,丰年颇减簿书忙。雨催树绿吹箫陌,日射尘红击鞠场。农事渐兴初浸种,吏衙早退独焚香。晚来别有欢然处,检教儿书又一箱。
夜色澄明。天街如水,风力微冷帘旌。幽期再偶,坐久相看才喜,欲叹还惊。醉眼重醒。映雕阑修竹,共数流萤。细语轻盈。侭银台、挂蜡潜听。自初识伊来,便惜妖娆艳质,美眄柔情。桃溪换世,鸾驭凌空,有愿须成。游丝荡絮,任轻狂、相逐牵萦。但连环不解,流水长东,难负深盟。
酒边无物伴长瓶,一颗新莲一段冰。月下不风终是爽,烛光何罪也堪憎。
良夜岁应足,严风为变春。遍回寒作暖,通改旧成新。秀树因馨雨,融冰雨泛蘋.韶光不偏党,积渐煦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