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隍多宿兵,兵食固所须。
幸时不战斗,畜养安可无。
古兴十万师,七十万家辍耕锄。
今来岁调饷,且与往昔殊。
不使民转挽,但使民归租。
急缓实塞下,商贾以利趋。
关西河东亦如此,军食虽足民实虚。
公乎抱长才,当有所画谟,应不贷内府,重锦象牙明月珠。
边城预自足,宁待临事谕。
莫令汉庭臣,独言桑大夫。
本卷作于皇祐五年(一○五三),是年秋作者丧母,解监永济仓官,扶榇归宣城守制。《宛陵文集》自《和吴沖卿元会》始,原编卷一七;自《依韵和原甫省中松石画壁》始,原编卷一八;自《韩子华遗冰》始,原编卷三九;自《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始,原编卷四○。
《送河北转运使陈修撰学士》是梅尧臣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送河北转运使陈修撰学士
河隍多宿兵,兵食固所须。
幸时不战斗,畜养安可无。
古兴十万师,七十万家辍耕锄。
今来岁调饷,且与往昔殊。
不使民转挽,但使民归租。
急缓实塞下,商贾以利趋。
关西河东亦如此,军食虽足民实虚。
公乎抱长才,当有所画谟,应不贷内府,重锦象牙明月珠。
边城预自足,宁待临事谕。
莫令汉庭臣,独言桑大夫。
诗意:
这首诗词是梅尧臣送别河北转运使陈修撰学士的作品。诗中描述了河北地区兵员众多,军需品是必不可少的。幸而时局平和,没有战斗,所以可以安心养兵。在古代,动员十万之师,七十万家废弃了农耕。而现在,调拨军粮的方式与过去有所不同,不再让民众转而务农,而是将他们归于租税之下。这样做虽然能迅速调动资源,但商贾们为了利益也纷纷趋之效尤。无论是关西还是河东,军粮虽然足够,但民众生活却是虚弱的。
诗人呼吁这位陈修撰学士,作为有才华的官员,应有所谋划,不应借贷于内府,而是要重视锦绣、象牙和明月珠等珍贵物品的制作。边城的资源应该预先自给自足,不必等到紧要关头才行动。诗人还告诫汉朝的臣子们,不要像桑大夫那样独自言谈,应该多关心国家大事。
赏析:
这首诗词以送别的形式,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观察和对官员的期望。诗中通过对军粮供给和民众生计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军事动荡和民生困境。诗人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即将民众归于租税,以调动资源,但同时也指出了这种方式带来的负面影响,商贾为了谋利而纷纷投机。
诗人还对官员陈修撰学士提出了期望,希望他能够有长远的眼光和谋划,不依赖内府的借贷,而是注重制作珍贵物品,以展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他还呼吁边城应该提前自给自足,不应等到紧要关头才采取行动。
整首诗词通过对现实问题的揭示和对未来发展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政治和社会的关切。同时,诗词运用了平实的语言和清晰的描写来表达诗人的思想和感情。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文字展示了时代背景下的社会问题和诗人的观点,具有一定的批判性和启示性。
俗子推不去,可人费招呼。世事每如此,我生亦何娱。黄生後来秀,纯茂静者徒。不见动经月,来亦不须臾。人事已好乖,可复自作疏。子虽向人懒,胜处不可孤。迨此田事休,仍当寒雨余。深知阻泥泞,步屐意何如。
大唐开鸿业,巍巍皇猷昌。止戈戎衣定,修文继百王。统天崇雨施,理物体含章。深仁谐日月,抚运迈时康。幡旗既赫赫,钲鼓何锽锽.外夷违命者,翦覆被大殃。和风凝宇宙,遐迩竞呈祥。四时调玉烛,七曜巡万方。维岳降宰辅,维帝用忠良。三五咸一德,昭我皇家唐。
去去西南绿篠湾,折旋遵渚双飞还。轻拳击水纤鳞起,滴沥波明一带间。
列岫峥嵘栋宇连,平栏曲砌俯氓廛。坐谈风月三千里,直傍云烟咫尺天。栗里尚怀陶靖节,竹林还想杜樊川。冷官幸有田园乐,笑谢苏公乞酒钱。
荣辱一时梦,浮生百种心。愚因难化稳,懒为不治深。分退何须卜,贪高每自斟。须君说情话,泽畔保行吟。
寿母开年九十三。佳辰就养大江南。缇屏晃耀新宁国,绣斧斓斑老朴庵。倾玉斝,擘黄柑。两孙垂绶碧于蓝。便当刊颂崆峒顶,留与千年作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