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策曾称蜀郡雄,朝廷重得汉司空。
应留赐席丹涂地,误责飞刍紫塞功。
三径欲归无旧业,百城先至有清风。
潞山直与天为党,回首孙高想见公。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诗词:《送何圣从龙图》
射策曾称蜀郡雄,
朝廷重得汉司空。
应留赐席丹涂地,
误责飞刍紫塞功。
三径欲归无旧业,
百城先至有清风。
潞山直与天为党,
回首孙高想见公。
中文译文:
曾经以射箭之才称为蜀郡的英雄,
朝廷重用,成为汉朝的司空官。
应该留下来享受皇帝赐予的封赏,
却因误解而被责备,功劳被掩盖。
他想回到家乡,但已没有从前的事业,
先到达的是一片清风的百城。
潞山直指着天空,与上天同仇敌忾,
回首望着孙高,心中想见到这位忠臣。
诗意:
这首诗是王安石写给何圣的送别之作。何圣曾以射箭的才能闻名,被称为蜀郡的英雄,后来受到朝廷的重用,成为汉朝的司空官。然而,他因为一次被误解而受到责备,他的功劳未能被充分认可。
诗中表达了王安石对何圣的赞赏和惋惜之情。他认为何圣应该留下来享受朝廷的封赏,但却因误解而受到指责。诗人希望何圣能回到家乡,但他也意识到何圣的事业已经没有从前那样辉煌。尽管如此,诗人对何圣的忠诚和才华仍然抱有崇高的敬意。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忠臣何圣的赞赏和思念之情。通过对何圣的事业遭遇的描述,诗人展现了对忠诚和才华被冷落和误解的惋惜之情。诗中运用了一些意象和象征,如"丹涂地"、"飞刍紫塞"、"三径"、"百城"和"潞山"等,增添了诗歌的艺术感和意境。
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对忠诚和才华的珍视,以及对被冷落和误解的人的同情和思念。它展示了王安石对社会不公和权力斗争的关注,同时也表达了对真正的忠臣和英雄的崇敬。
杯水得风犹渺然,况兹章贡远连天。一穷坐我靡他问,下水宁闻劳挽牵。
学织缭绫功未多,乱拈机杼错抛梭。莫教官锦行家见,把此文章笑杀他。
高闬营层构,翚飞势自伸。已闻能赋客,空忆带星人。彫槛凭秋迥,朱扉敞汉新。龟趺清刻在,谁共继芳尘。
南国多倾城,娟娟况有名。舞腰杨柳细,歌掌楚云轻。池月摇花影,帘风弄竹声。衡皋秋水净,洛浦晓霞明。仙苑笼金瓦,候门醉玉笙。人间亦天上,莫忆董双成。
挫,迄于今十年,其穷极矣,既为哀之,且求其所以然,遂有斯作。以越调水龙吟歌之,庶几伯奇履霜,自伤穷思返义,俾采诗者闻之,不无当笞凋零万木丛中,秋霜不陨苍筠节。十年相见,燕南赵北,无根行客。妻病儿殇,归来空在,蒯缑弹*。分躬耕垅□,□山鹊起,谁唤与,将军猎。
独泛孤蓬卧未安,西风一夕晚潮寒。海天秋色寻无处,却向潘郎鬓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