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送何叔信三首》

情均骨肉谓尧民,我辈相仍敢不敦。
越人可笑盟车笠,四海要知皆弟昆。

作者介绍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作品评述

《送何叔信三首》是宋代赵蕃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何叔信的深情厚意,并通过对社会关系和人情世故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对亲情和友情的理解和珍视。

诗词中文译文:
情均骨肉谓尧民,
我辈相仍敢不敦。
越人可笑盟车笠,
四海要知皆弟昆。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一种深情的口吻,表达了作者对好友何叔信的送别之情。诗的第一句“情均骨肉谓尧民”,表明作者将友情看作血浓于水的亲情,将友人视为自己的兄弟。接着,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我辈相仍敢不敦”。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和对友人间真诚相待的期望,暗示了友情的稀缺和难得。

接下来的两句“越人可笑盟车笠,四海要知皆弟昆”,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关系和人情世故的思考。这里的“越人”指的是越国的人,意味着外邦之人。作者认为外邦之人对于亲情和友情的看法是可笑的,因为他们忽视了这种纯粹而珍贵的情感。而“盟车笠”则是指借助权势和势力来维系人际关系的做法,作者将其视为可笑和不值得效仿的行为。

最后一句“四海要知皆弟昆”,表明作者认为亲情和友情是普遍存在的,不论是何方之人,都应当珍视亲情友情。这句话传递出一种人类情感的共通性,强调了情感纽带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送何叔信三首》这首诗以深情厚意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别离之情,并通过对社会关系和人情世故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对亲情和友情的理解和珍视。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传达出真挚而深刻的情感,引发读者对友情和亲情的共鸣和思考。

  • 《南乡子》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 《小池观鱼》

    戏投饼饵方塘上,无限鱼儿翻翠浪。向来瓠瑟听遗音,今日梅山识清唱。

  • 《大寒出江陵西门》

    平明羸马出西门,淡日寒云久吐吞。醉面冲风惊易醒,重裘藏手取微温。纷纷狐兔投深莽,点点牛羊散远村。不为山川多感慨,岁穷游子自消魂。

  • 《江神子(劝酒)》

    露荷香泛小池台。水云堆。好风催。宝扇胡床,无事且徘徊。帘外海榴裙一色,判共釂、两三杯。此怀能得几番开。玉山颓。不须推。回首慈恩,前梦老堪咳。好是上林多少树,应早晚、待公来。

  • 《去草》

    永日荒园独荷锄,草根藤蔓喜无余。谁怜仲举平生志,却学齐民种树书。

  • 《探梅》

    幽姿矜冷淡,别占一家春。摩诘闻禅女,登伽善幻人。解愁空索笑,能赋更疑神。乞与水仙品,谁持上玉宸。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