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门之达兮,尔可款以入兮。
进之不时兮,吾岂不尔待兮。
何後未至兮,前已过之。
来犹有望兮,去何胜追。
俯吾著而即兮况堂若室兮。
又歌曰:敖耶学耶,为来往耶。
衣之荼荼,冠膝膝耶。
何进趋之舒,不若退走之速耶。
虽终不吾听兮,犹无贻我嗟。
王令(一○三二~一○五九),字逢原,初字钟美,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因幼年丧父,育于游宦广陵之叔父王乙,遂占籍广陵(今江苏扬州)。少时尚意气,后折节力学。不求仕进,以教授生徒爲生,往来于瓜州、天长、高邮、润州、江阴等地。仁宗至和元年(一○五四),王安石奉召晋京,途经高邮,令投赠诗文,获安石赏识,结爲知己,遂公文学知名。卒于嘉祐四年,年二十八。有《广陵先生文集》,长期以抄本流传,分卷多寡不一。事见王安石《王逢原墓志铭》及门人刘发《广陵先生传》(见《广陵集》附录)。 王令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广陵集》三十卷(其中诗十八卷)爲底本。校以明抄本(简称明本,藏北京图书馆)、一九二二年吴兴刘氏嘉业堂刊本(简称嘉业堂本),并采用沈文绰点校本《王令集》校记(简称沈校)。明抄本有拾遗一卷,据以补入,编爲第十九卷。
《送黄任道歌》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王令。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吾门之达兮,尔可款以入兮。
我之门庭宽广啊,你可以自由地进入啊。
进之不时兮,吾岂不尔待兮。
请你不必拖延啊,我岂会不等候你啊。
何後未至兮,前已过之。
无论你何时到来啊,前方已经有人离去啊。
来犹有望兮,去何胜追。
即使来的人还有希望啊,离去的人又如何追赶得上呢。
俯吾著而即兮,况堂若室兮。
你低头着地,即使在宽敞的堂屋中也像是小屋一般。
又歌曰:敖耶学耶,为来往耶。
再唱一曲:敖耶,学耶,为了来往耶。
衣之荼荼,冠膝膝耶。
衣着整洁,头戴帽子啊。
何进趋之舒,不若退走之速耶。
为何前进的速度那么缓慢,不如后退的速度快啊。
虽终不吾听兮,犹无贻我嗟。
即使最终无法听从我的建议啊,也不会给我带来悔恨啊。
这首诗词以送别的主题展开,表达了作者王令对于离别的思考和感慨。诗中通过使用古典文学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运用对比和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于友人离去的无奈和对于追逐的无力感。诗词中的各句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情感和对于离别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们对于情感和人生境遇的关注。整首诗词以简练而富有力量的语言,展示了王令的才华和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
既穟既实,既坚既好。尔获既周,行养尔老。
高斋际晴雪,万象入遐观。文章在公余事,闻望到欧韩。千古微茫洙泗,浩浩发源伊洛,百折障狂澜。歌咏武公志,儆折过铭盘。济时心,调鼎手,未容闲。重看印窠,垂锦花底压千官。风说梅梢春信,一夜蜡痕香满,光动寿杯宽。劝业鼎钟上,留待百年看。
字人亡状序宜愆,何意天心独不然。甘澍未尝差十日,丰储应使足三年。井庐但觉涂歌溢,水旱宁忧牒讼煎。自是化工苏百谷,误褒多谢邑中贤。
年来事事与心违,墨绶尘劳莫我知,慷慨归田虽有赋,殷勤喜雨漫赓诗。谁怜饭颗山头瘦,却想松江水面肥。一笑桑榆收已暮,向来膏润太逾时。
山风亦会山人意,卷尽天纷扫雪花。明月当楼情已兴,碧云落纸句还佳。天威忽应通物,仙侣相便合姓麻。群动已消林木响,卧看星斗隔窗纱。
游客值春辉。金鞍上翠微。风逆花迎面。山深云湿衣。鴈持一足倚。猿将两臂飞。戍楼侵岭路。山村落猎围。道士封君达。仙人丁令威。煮丹于此地。居然未肯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