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送黄生兼寄二谢二首》

城西两谢俱能文,穰丞精悍吾所闻。
每读吾诗得人意,使不能文已可人。
我昔谢公门下士,早年妄作功名意。
如今老寄颍河东,九泉虽深愧此公。

作者介绍

陈师道(一○五三~一一○二),字履常,一字无己,自号后山居士,学者称后山先生,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贫,苦志好学。年十六,以文谒曾巩,遂留受业。神宗熙宁中,王安石经学盛行,师道心非其说,绝意仕进。元丰四年(一○八一),曾巩奉诏修史,荐入史馆,以布衣未果。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四月,以苏轼等荐(《苏轼文集》卷二七《荐布衣陈师道状》),起爲亳州司户参军,充徐州教授(本集《谢徐州教授启》)。七月,除太学博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三○),因五月间曾託疾乞假到南京见苏轼,仍罢爲徐州教授(本集《谢再授徐州教授启》)。五年,移颍州教授(任渊《后山年谱》)。绍圣元年(一○九四),坐苏轼余党,谪监海陵酒税(本集《与鲁直书》)。二年,调彭泽令,以母丧未行,家居六年。元符三年(一一○○),除棣州教授,未赴,召爲秘书省正字(《后山年谱》)。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扈从南郊,天寒无绵衣,以寒疾卒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年四十九。遗着由门人魏衍编爲《彭城陈先生集》二十卷,其中诗六卷,四百五十六篇(魏衍《彭城陈先生集记》),已佚。有《后山居士文集》(二十卷,收诗多于魏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卷)及任渊《后山诗注》传世。《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陈师道诗,以宋蜀刻大字本《后山居士文集》(有绍兴二年谢克家序)爲底本(卷六原缺第二十二页,据目录以宋刻《后山诗注》本补足)。校以宋刻《后山诗注》(残存卷三下至六,藏北京图书馆,简称宋注本)、高丽活字本《后山诗注》十二卷(出明弘治十年袁宏刻本,《四部丛刊》据此影印,简称高丽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诗注》十二卷(简称库注本),清雍正八年(一七三○)赵骏烈刻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四卷(据明弘治十二年马暾刻本《后山先生集》三十卷重编,简称赵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集》二十四卷(简称四库本)、张钧衡《适园丛书》本《陈后山集》三十卷(一九一四年据旧钞本翻刻,简称张本)。除宋刻残本外,五本共同的异文校语简作各本。凡底本失收而见于校本诸诗,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后。

作品评述

《送黄生兼寄二谢二首》是宋代陈师道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述了黄生和两位谢姓朋友的才华,以及作者对他们的赞赏和感慨。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送黄生兼寄二谢二首

城西两谢俱能文,
穰丞精悍吾所闻。
每读吾诗得人意,
使不能文已可人。

我昔谢公门下士,
早年妄作功名意。
如今老寄颍河东,
九泉虽深愧此公。

诗词的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送别黄生并寄才子谢姓两位朋友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赞赏和自我反省。首先,作者提到两位谢姓朋友都具有出色的文学才华,他们的作品使人感受到深深的共鸣。这表明他们在文学创作上的造诣和才情令作者十分钦佩。

接着,作者回忆起自己年轻时追求功名的心态,自称曾经是谢公门下的士子。然而,如今他已经年老,寄居在颍河的东岸,对于自己的过去追逐功名的行为感到惭愧。这种愧疚之情可能是因为作者意识到,与黄生和两位谢姓朋友相比,自己的成就和才华显得有限。

整首诗词通过对黄生和谢姓两位朋友的赞美,凸显了他们在文学上的才华和影响力。与此同时,作者以自我反省的态度,暗示了对自身成就的不满和自责。这种对比和自省使得诗词充满了情感和思考,既表达了对他人才华的赞美,也反映了作者对自身的深思熟虑。

  • 《夏初醴泉南楼送太康颜少府》

    何地堪相饯,南楼出万家。可怜高处送,远见故人车。野果新成子,庭槐欲作花。爱君兄弟好,书向颍中夸。

  • 《句》

    国香不欲论家谱,合姓孙枝作郑花。

  • 《即事四首》

    墙角新开白版扉,时寻樵牧弄烟霏。代耕岂若收躬稼,赐帛可如出自机。湖海浪游今已倦,山林独往未全非。百年只愿身强健,长为慈亲负米归。

  • 《晓枕》

    群儿欺老少陵穷,口燥唇乾发漫冲。颠沛须臾犹执礼,古来惟有一高共。

  • 《并州道中》

    行役我方倦,苦吟谁复闻?戍楼春带雪,边角暮吹云。极目无人迹,回头送雁群。如何遣公子?高卧醉醺醺。

  • 《首尾吟》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自喜时。名在士人当盛世,生於中国作男儿。良辰美景忍虚废,骤雨飘风无定期。过此焉能事追悔,尧夫非是爱吟诗。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