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送惠老往往上方》

又作西山去,潮音鼓一通。
丛林推此老,诗社得诸公。
著眼浮生外,冲风逆水中。
殷勤三请已,此意不雷同。

作者介绍

袁说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巖,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侨居湖州。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溧阳簿。歷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国子正、太常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秘书丞。淳熙间,知池州(《宋会要辑稿》瑞异二之二五)。改知衢州。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由提点浙西刑狱改提举浙西常平茶盐(《金石补正》卷一一六)。二年,知平江府(《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八三)。三年,知临安府(同上书刑法四之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迁户部侍郎(《宋史》卷一七五),权户部尚书。三年,爲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召爲吏部尚书兼侍读,出知绍兴府兼浙东路安抚使。嘉泰二年(一二○二),同知枢密院事。三年,迁参知政事(《宋史》卷三八、二一三)。寻加大学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五。有《东塘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家传》。 袁说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七卷)爲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馆臣漏辑诗十二首,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送惠老往往上方》是宋代袁说友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再次远行西山去,潮声鼓声此起彼伏。
茂密的丛林推开,迎接这位老人,
在这里他能与文人们共同交流。
放眼望去,超越尘世纷扰,
迎风勇往直前,逆水而行。
殷切邀请已经三次,
但他的想法与众不同。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袁说友送别一位名叫惠老的老人,因为惠老要再次前往西山探险。诗人描述了潮水声和鼓声此起彼伏的景象,隐喻着世间的变化和往复。袁说友将惠老推开茂密的丛林,象征他迈开步伐,迎接新的旅程。在西山,惠老能够与诗人和文人们一起交流,共同分享心灵的感悟。诗人表达了对惠老的赞赏和欣赏,认为他的眼光超越了尘世的纷扰,敢于迎风冲向未知,逆水而行。惠老的想法与众不同,这是袁说友感到有趣和值得思考之处。

赏析:
《送惠老往往上方》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惠老再次前往西山的场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惠老的敬赏之情。诗中的西山象征着追求真理和超越尘世的境界,惠老敢于冲破常规,逆流而上,代表了追求独特和与众不同的精神。诗中的潮声和鼓声交替呼应,形成了一种动态的节奏感,给人以活力和振奋之情。整首诗词流畅自然,充满了诗人对惠老独特品质的赞美和思考,同时也启发了读者对于追求个性和超越常规的思考。

  • 《鹊桥仙(送路勉道赴长乐)》

    留花翠幕,添香红袖,常恨情长春浅。南风吹酒玉虹翻,便忍听、离弦声断。乘鸾宝扇,凌波微步,好在清池凉馆。直饶书与荔枝来,问纤手、谁传冰_。

  • 《十三拍》

    大儿九龄色清彻,骅骝作驹已汗血。小儿五岁气食牛,冰壶玉衡悬清秋。罢琴惆怅月照席,人生有情泪沾臆。离别不堪无限意,更为后会知何地。酒肉如山又一时,只今未醉已先悲。

  • 《湖上》

    凤城楼阁蔼春风,湖水绿平桥影红。蛱蝶倚花香梦暖,管弦声断夕阳中。

  • 《言怀》

    宦途日日与心违,人事纷纷任是非。却为游山置行李,渔家船舫道家衣。

  • 《途中作》

    瘦马倦行役,斜阳劝著鞭。野桥寒树亚,山店暮云连。退鹢风虽急,攀龙志已坚。路人休莫笑,百里有时贤。

  • 《野田黄雀行》

    高树风多,吹尔巢落。深蒿叶暖,宜尔依泊。莫近鸮类,蛛网亦恶。饮野田之清水,食野田之黄粟。深花中睡,ej土里浴。如此即全胜啄太仓之谷,而更穿人之屋。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