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非宝,日杲杲。
上上机,无处讨。
赤水求来何太狂,荆山觅得苦相恼。
不恼不狂排夜光,险恶道中为津梁。
《送继宝禅者》是宋代禅宗僧人释重显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送别禅者继宝,
珍宝非真宝,阳光炽热。
一位高贵的人,
无处寻求庇护。
他冒着危险,
去寻找赤水的宝藏,
结果却只有苦恼。
他不因苦恼而狂躁,
也不因宝藏的负担而发怒。
他勇敢地面对险恶的道路,
成为了众人的支持和帮助。
诗意:
《送继宝禅者》表达了禅宗僧人离别时的情感和对修行者的敬仰。诗中的“继宝”指的是禅宗僧人,而“宝”在此处有着隐喻的意味,代表着珍贵的修行之道。诗人通过对禅者的描述,展示了他的高贵和追求真理的决心。禅者不畏艰险,追求内心的宝藏,但在寻求真理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困难和苦恼。然而,禅者并不因此而变得狂躁,他勇敢地面对困境,成为他人的指引和支持。
赏析:
《送继宝禅者》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示了禅修者追求真理的坚定决心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诗中的“珍宝非真宝,阳光炽热”一句,表达了禅修者对于内心真理的追求,将珍宝比喻为修行的目标,阳光则象征着真理的光芒。禅者舍弃了世俗的宝藏,选择了更高尚的追求,表现出一种超越物质欲望的境地。
诗中的“赤水”和“荆山”则象征着修行过程中的艰险和困难。禅者的苦恼正是因为他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遇到了挑战和障碍。然而,禅者并没有因此而狂躁或抱怨,他以坚定的意志和勇气面对困境,成为了他人的榜样和支持。
整首诗通过对禅修者的描写,折射出禅宗思想中的追求真理、超越世俗以及坚持不懈的精神。它向读者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鼓励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追求内心的宝藏。
一自经放逐,裴回无所从。便为寒山云,不得随飞龙。名岂不欲保,归岂不欲早。苟无三月资,难适千里道。离心与羁思,终日常草草。人生年几齐,忧苦即先老。谁能假羽翼,使我畅怀抱。
相唐德丛复兴隆,仁义条陈百奏中。正欲谏君今别驾,延龄更不念孤忠。
昔与君同巷,参差对柴荆。艰难奉老母,弦歌教诸生。藜藿饱臧获,布褐均弟兄。贫贱理则穷,礼义日益明。我亲本知道,家有月旦评。逡巡户牖间,时闻叹息声。善恶不可诬,孝弟神所听。我见此家人,处约能和平。它年彼君子,岂复地上行。尔来三十年,遗语空自惊。松阡映天末,苦泪
一蝗东方来,孕子九十九。未出婪酣肚,已办馋{左饣右崇}口。漫天自成幕,扫地不用帚。一朝霜风寒,何处弄百丑。
虫有卖油公,什伍处阴湿。长脚如蠨蛸,爱莫能助细走不及。儿童反接之,邀其吐微汗。所挟虽不多,坐此遭攟拾。
家里已无回日信,路边空有望乡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