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士声先压并游,词源浩荡浸昆丘。
九重紫殿三题就,万里青云数刻收。
天子临轩名第二,春官奏卷等俱优。
翰林试笔寻挥写,册府譌文倏校雠。
京邑纷华非所好,乡邦偃宴得其求。
始看别酒倾同舍,早听欢谣载两州。
严诏飞来批凤尾,近班归去立螭头。
一年父老漫留寇,四世公台将至彪。
即日金銮开步武,往时驷马减风流。
蹉跎旧掾瞻行色,渐老从军祗自羞。
强至(一○二二~一○七六),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除泗州司理参军,歷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韩琦判永兴军,辟爲主管机宜文字,辗转在韩幕府六年。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召判户部勾院,迁群牧判官。九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卒,年五十五。其子浚明集其所遗诗文爲《祠部集》四十卷,曾巩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韩忠献遗事》一卷。《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清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志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简称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简称同治本)。另辑得集外诗四首,附于卷末。
《送记注杨学士被诏赴阙》是宋代诗人强至创作的一首诗词。此诗以送别杨学士赴阙任职为主题,表达了对杨学士的赞美和祝福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学士声名早已超越同辈游学的声望,诗文源远流长,广泛润泽四方。在九重紫殿三次题字的荣誉之下,他的声望已经如云般遥远。天子亲临宝座,将他列为第二位,春官奏章和卷册中都赞誉他的卓越才华。他在翰林院中试笔,寻找灵感,写下杰出的文章,经过册府的校对,文采更加熠熠生辉。在京城,纷繁华丽的环境并不符合他的喜好,而在乡邦中,他却能够得到宴会的邀请和欢迎。刚开始品尝别离时的酒宴,早已听到了两州传来的欢乐歌谣。严厉的诏书飞来,批评他的文章有些瑕疵,但他近班的归去却展现了他的才华。一年来,老百姓们一直遭受着战乱的困扰,而他作为公台的后代将会以英勇的形象出现。当金銮殿门开启,他将步入武官的行列,尽管他曾经是驷马倜傥的文人,如今却逐渐老去,从军之事使他自愧不如。
这首诗词通过杨学士被诏赴阙的场景,表达了对杨学士的赞美和祝福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士人从文人向武人转变的困惑和无奈。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夸张、对比和意象等,使诗意更加深远。全诗情感饱满,表达了对杨学士的敬仰和对他前程的祝福,同时也抒发了诗人自身的思考和自嘲之情。
如水澹交疏,寻思道更殊。乖张颠覆易,知己便相於。路坦如平掌,风传语不书。烟霄明月静,负志话清虚。
谁言田家乐,所乐亦岂常。耕敛稍不给,丰歉复相当。五月了蚕事,十月登稻粱。所入不偿用,闲少实多忙。营营事公私,劳苦过即忘。岁功已告毕,蜡社聚一方。酌酒宰鸡豚,鼓腹坐山阳。宁知朱门内,昼夜罗酒浆。贫富在所遭,苦乐难较量。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独倚危楼风细细。望极离愁,黯黯生天际。草色山光残照里。无人会得凭阑意。也拟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饮还无味。衣带渐宽都不悔。况伊销得人憔悴。
钱塘江上雨初乾,风入端门阵阵酸。万马乱嘶临警跸,三官垂泪湿铃鸾。童儿空想追徐福,疠鬼终朝灭贺兰。苦议和亲休练卒,婵娟剩遣嫁呼韩。
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郡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东都,固士大夫之冀北也。恃才能深藏而不市者,洛之北涯曰石生,其南涯曰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