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吹雁数声悲,况指前林是别时。
秋草不堪频送远,白云何处更相期。
山随匹马行看暮,路入寒城独去迟。
为向东州故人道,江淹已拟惠休诗。
李益,字君虞,姑臧人。大历四年登进士第,授郑县尉,久不调。益不得意,北游河朔,幽州刘济辟为从事,尝与济诗,有怨望语。宪宗时,召为祕书少监、集贤殿学士,自负才地,多所凌忽,为衆不容。谏官举其幽州诗句,降居散秩。俄復用为祕书监,迁太子宾客、集贤学士、判院事,转右散骑常侍。太和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益长于歌诗,贞元末,与宗人李贺齐名,每作一篇,教坊乐人以赂求取,唱为供奉歌辞。其《征人歌》、《早行篇》,好事画为屏障。集一卷,今编诗二卷。
《送贾校书东归寄振上人》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诗词。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北风吹雁数声悲,
况指前林是别时。
秋草不堪频送远,
白云何处更相期。
山随匹马行看暮,
路入寒城独去迟。
为向东州故人道,
江淹已拟惠休诗。
中文译文:
北风吹动雁群,发出几声悲鸣,
更加让人想起离别时的情景。
秋草无法频繁送行远别,
白云又在何处相约重逢。
山峦随着马匹行走,眺望着夕阳西下,
路径进入寒冷的城市,独自行去却迟疑。
为了向东州的故友述说,
已经草拟好了一首送别诗。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李益送别校书贾弇东归时所作。诗人以北风吹雁的景象开篇,表达了离别时的悲凉之情。北风吹动雁群,雁发出凄凉的鸣叫声,让诗人更加感受到离别的伤感。诗人进一步指出,这次离别与之前的别离相比,更加令人伤感,暗示着离别的次数越多,情感上的伤痛也会更深。
接下来,诗人提到秋草无法频繁送行远离,白云也无法预定何处相聚。秋草代表着时光的流逝,它无法频繁地送别,暗示着离别的频繁使人感到疲惫和无奈。白云则象征着离别后的相聚,但它却在何处才能再次相遇,这增加了离别的不确定性和遥远感。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描述了自己目送贾弇东行的情景。山峦随着马匹行走,夕阳西下,景色美丽而寂寥。诗人独自一人进入寒冷的城市,表示自己与贾弇的离别。诗人提到自己要向东州的故人述说离别的心情,并暗示自己已经草拟好一首送别诗,这体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思念。
整首诗从北风吹雁的悲鸣开始,通过描写离别时的情景和表达离别的心情,展示了诗人对友谊的珍重和离别的痛感。诗中的山、路、寒城等景物,都增加了离别的凄凉氛围。诗人以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使整首诗展现出深深的离愁别绪,让读者共鸣。
手种梅无恙,苍苔满树身。可怜开较早,不待远归人。
好景入新夏,幽人卧弊庐。廊腰得风远,树罅见星疏。门掩鸦栖後,钟鸣月上初。青灯尚堪近,起了读残书。
重楼燕子隔天涯,五柳阴疏未聚鸦。十日春寒淹雨雪,几番风信到梨花。横塘水长听莺处,小巷泥深卖酒家。多少朱门咽弦管,沉香火底按琵琶。
自笑荒才非世用,功名都付悠悠。断肠怕上夕阳楼。萧萧枫叶下,漠漠苇花秋。日月未知忙底事,东生又复西流。古人不见使人愁。秋兰无处采,流水满芳洲。
山云蝉满树,欲住更何安。上国回将晚,孤峰别自难。碛遥鸿未到,江近夜先寒。泉石虽堪恋,行人不愿看。
路入永宁方午阴,禅师聊复坐沉吟。欲将门外葫芦水,倒作田间三日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