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来世上岂缘名,适去人间岂为情。
古寺山中几日到,高松月下一僧行。
云阴鸟道苔方合,雪映龙潭水更清。
法主欲归须有说,门人流泪厌浮生。
李端,字正已,赵郡人,大历五年进士。与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唱和,号大历十才子。尝客驸马郭暧第,赋诗冠其坐客。初授校书郎,后移疾江南,官杭州司马卒。集三卷,今编诗三卷。
送皎然上人归山
适来世上岂缘名,适去人间岂为情。
古寺山中几日到,高松月下一僧行。
云阴鸟道苔方合,雪映龙潭水更清。
法主欲归须有说,门人流泪厌浮生。
译文:
送皎然上人归山
来到这个世间,岂是为了名利?离去人间,又岂是为了感情?
在古寺山中逗留了几天,月光下行一次僧侣之行。
云阴笼罩鸟的道路,苔藓才得以合拢;雪映照着龙潭的水更加清澈。
法主要归山,必定有要陈述;门人们流泪,对于俗世已经厌倦。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道士皎然离开人间归山的情景,表达了对名利和感情的超脱与超越。诗人认为在世人间,追逐名利和纠结于感情只会使人陷入繁琐的世俗中,难以真正得到心灵的平静。相比之下,归山修道,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超脱,才能真正获得真实的自我和道的启示。诗中所描绘的古寺山和高松月下的景象,给人以宁静和祥和之感,进一步强调了修道的价值和意义。
整首诗以平凡现实中的离去与归山作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于俗世的看破和超脱的态度,展现了佛教的禅宗思想。这种超越俗世、尘缘的态度在唐代的文学中非常常见,体现了一种清静超然、返璞归真的精神追求。
风流意不尽,独自送残芳。色作裙腰染,名随酒盏狂。
官总芸香阁署崇,可怜诗句落春风。偶然侍坐水声里,还许醉吟松影中。车马照来红树合,烟霞咏尽翠微空。不因高寺闲回首,谁识飘飘一寒翁。
坞深不见人,树杪青峰堕。若个采松花,隔林应唤我。
高人不作饭牛歌,盍向沧浪具笠蓑。正使同舟欠西了,也胜逐日效秦娥。
谁言妾有夫,中路弃妾身先殂。谁言妾无子,侧室生儿与夫似。儿读书,妾辟纑,空房夜夜闻啼乌。儿能成名妾不嫁,良人瞑目黄泉下。
楚山青,湘水绿,春风澹荡看不足。草芊芊,花簇簇,渔艇棹歌相续。信浮沉,无管束,钓回乘月归湾曲。酒盈尊,云满屋,不见人间荣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