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已负少年时,老大空疏愧我知。
汝肯为余偿此志,虽穷亦是起家儿。
吴芾(一一○四~一一八三)(生年据集中诗我生甲申岁),字明可,号湖山居士,台州仙居(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一三)进士,歷删定官,秘书正字。以不附秦桧,罢。后通判处、婺、越三州,知处州。三十一年,召爲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户部侍郎,出知婺州。孝宗即位,知绍兴府,未几,召权刑部侍郎,迁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知临安府。以事提举太平兴国宫。干道三年(一一六七)起知太平州。五年,改知隆兴府。六年,以年老奉祠。淳熙元年(一一七四),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十年卒,年八十。有《湖山集》二十五卷,长短句三卷,别集一卷,奏议八卷(本集附宋周必大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湖山集》十卷。《嘉定赤城志》卷三三、《宋史》卷三八七有传。 吴芾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湖山集》爲底本。参校民国李之鼎宜秋馆刊本(简称宜秋本)、《仙居丛书》排印本(简称仙居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送津赴绍兴倅八首》是宋代吴芾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读书已负少年时,
我已经远离了少年时代的激情。
老大空疏愧我知。
年岁增长,我感到自己的学识浅薄,深感愧疚。
汝肯为余偿此志,
你愿意替我实现这个志向,
虽穷亦是起家儿。
即使贫穷,也能够事业有成。
诗意:
这首诗借用了送别之意,表达了吴芾对年少时代的热情和对自身学识的不足之感。他自责自己在年岁渐长的过程中,对于知识的追求和学习的热情有所减退,感到愧疚。然而,他希望津能够替代自己,实现他年少时的志向,即使贫穷也能够在事业上有所成就。
赏析:
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吴芾通过表达自己的愧疚和对过去的回忆,反映了一个成熟者对于年少时代的追忆和对自身成长的反思。尽管他自认为自己的学识有限,但他仍然希望后来者能够在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中实现自己未能完成的志向。这首诗词寄托了作者对于年少时代的怀念和对后辈的期望,呈现出一种成长与传承的情感共鸣。
末宦从远役,沈痾得此心。愿言麴神降,何用官鬼临。幽兴落醴浦,清梦绕崧岑。使我既惭昔,柰何复愧今。
百宝装腰带,真珠络臂鞲。笑时花近眼,舞罢锦缠头。
识公政事在恺悌,接物情文惟到诚。天台两岁士民说,要雨雨来晴便晴。
嗟余是客仍为客,叹尔真山似假山。当日访珪能玉没,端由生不近长安。
枉渚八日留,池口百里近。东风翻白波,寸步不容进。如许天吴怒,颇讶地轴震。崩腾雪山飞,胆掉老眼晖。岂似佐豪吟,更觉苏宿疢。还家可指日,去意复小靳。遣体泰山重,瞢敢诿忠信。流坎随所遇,迟速吾不问。
无补公家只主臣,但思高卧故山云。宦游耻蠹太仓粟,归去贪羹碧涧芹。喜得醇醪堪饮客,还惊妙句更超群。速来共为梅花醉,趁取枝头香正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