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送缙云叶正初兼简杜伯高》

我固阅人非草草,君於前辈亦拳拳。
经师未数郯夫子,笔力方窥李谪仙。
所恨尚於收第晚,将诗空与背时传。
频年不信灯花报,报得人来亦可怜。

作者介绍

陈傅良(一一三七~一二○三),字君举,温州瑞安(今属浙江)人。早师事郑伯熊、薛季宣,爲永嘉学派巨擘。孝宗干道八年(一一七二)进士,授太学录。歷通判福州、知桂阳军。光宗禅位,迁提举湖南常平茶盐、转运判官,改提点浙西刑狱,过阙,留爲吏部员外郎。绍熙三年(一一九二)迁秘书少监兼实录院检讨官,嘉王府贊读,起居舍人,四年,兼权中书舍人,因建言调和两宫矛盾不应,自免而归。宁宗即位,召爲中书舍人兼侍读、直学士院、同实录院修撰。寻与韩侂胄不合,出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庆元二年(一一九六),削秩罢宫观,杜门韬晦,榜所居室爲止斋。嘉泰三年卒,年六十九,謚文节。有《止斋先生文集》五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宋楼钥《陈公神道碑》、蔡幼学《陈公行状》,《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陈傅良诗,以明正德覆刻宋嘉定五年永嘉郡斋本爲底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诗词:《送缙云叶正初兼简杜伯高》

陈傅良的这首诗表达了对杜伯高的敬意和惋惜之情。诗人自称读书不草率,对前辈也怀有敬仰之情。他表示自己虽然未能与杜伯高相见,但对他的才华和文学成就有所了解。诗人感慨地说,他遗憾的是直到现在才向杜伯高敬献自己的诗篇,而且还只是口头上的传颂,而非亲手呈献。他多年来一直不相信灯花会报答,即使有人将自己的诗送到杜伯高那里,也只能算是一种可怜的替代。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我固阅人非草草,
君於前辈亦拳拳。
经师未数郯夫子,
笔力方窥李谪仙。
所恨尚於收第晚,
将诗空与背时传。
频年不信灯花报,
报得人来亦可怜。

这首诗表达了陈傅良对杜伯高的敬佩和遗憾之情。他自称读书不草率,对前辈也充满敬仰之情。诗中提到了两位文学巨匠,郯夫子和李谪仙,暗示了杜伯高在文学上的才华和成就。诗人感慨地说,他遗憾的是直到现在才向杜伯高献上自己的诗篇,而且还只是通过口头的传颂,而非亲手呈献。他多年来一直不相信灯花会报答,表示自己的诗篇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即使有人将自己的诗送到杜伯高那里,也只能算是一种可怜的替代。

这首诗以深沉的情感表达了陈傅良对杜伯高及其文学成就的敬佩之情。诗人虽然未能亲自见到杜伯高,但通过阅读他的作品对他有所了解,并对他的才华和文学造诣深感钦佩。诗人的遗憾在于自己迟迟未能向杜伯高献上自己的诗篇,而只能通过传颂的方式将自己的诗传达给他。他对自己多年来的努力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感到失望,认为即使有人将自己的诗送到杜伯高那里,也只是一种可怜的替代,并表示自己多年来一直不相信灯花能够回报自己。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杜伯高的崇敬和对自身努力的思考和追问。

  • 《寄革露传祖宣老二首》

    铁塔亭亭石迳斜,参差楼殿倚青霞。秋江曾试中{左氵右霝}水,春焙仍分北苑芽。隐几飞帆过别浦,翻经孤雁起寒沙。禅龛坐隔几千里,想见烟云乱雨花。

  • 《怀寄宝寇元弼》

    君投筦库可知非,我饱官粮又愿违。旧国秋高鸿雁过,长淮水落白鱼肥。西风吹梦端相觅,南物留人也念归。何日芦轩下双榻,满持樽酒洗尘机。

  • 《秋晚》

    木落寺楼出,江平沙渚生。牛羊下残照,鼓角动高城。寒至衣犹质,忧多梦自惊。群胡方斗穴,河渭几时清?

  • 《落第客塞下代卢龙诸将寄京洛相知四首》

    报国惟四体,援枹即九原。洗兵星海色,漂杵月支痕。圣主如信目,孤臣甘丧元。玉关谁望入,但愿少流言。

  • 《挽吕东莱》

    道统谁传授,源流易失真。滔滔皆四海,亹亹独斯人。业履群经粹,词华一世新。可嗟天不憗,难赎百年身。

  • 《归后遣书问讯李敷文》

    身退谋家易,时危致主难。才能今管乐,人物旧张韩。吾国日以小,边疆风正寒。平生倚天剑,终待斩楼兰。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