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堂居士醉方熟,玉涧山人冷不眠。
送与安州泼醅酒,从今三日是三年。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送酒与崔诚老》是苏轼(苏东坡)写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雪堂居士醉方熟,
玉涧山人冷不眠。
送与安州泼醅酒,
从今三日是三年。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苏轼送酒给他的朋友崔诚老的情景。苏轼自称为"雪堂居士",表示他在雪堂中饮酒已经醉得很熟了;而崔诚则被称为"玉涧山人",意味着他是个在山间冷寂处居住的人。苏轼送给崔诚一坛泼醅酒,泼醅是一种浑浊的酒,也可指水果酒。苏轼说,从今天开始,三天就等于三年,暗示他们之间的友谊是非常深厚的,即使相隔三年不见,他们的情谊依旧如故。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苏轼和崔诚之间的酒宴情景,展现了他们深厚的友谊和忠诚的情感。诗中的"雪堂居士"和"玉涧山人"这两个称谓,具有浓厚的文人气息,表现了两位文人的独特个性和生活境遇。苏轼以自嘲的口吻形容自己醉得熟练,把自己置身于雪堂之中,象征他自在随性的生活态度。而崔诚则被描绘成山间冷寂的人,寓意他安静深思的生活方式。
诗的结尾"从今三日是三年"是苏轼表达对友谊持久和珍贵的情感。他说即使三天不见,也相当于三年一般漫长,意味着他们之间的情谊不会因时间和距离而改变。这种深厚的友谊和真挚的情感是诗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
整首诗词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以寥寥数语表达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时光流转的思考。它通过朴素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情感,让读者在简短的篇幅内感受到了友谊的深厚和珍贵。这首诗词流露出浓郁的人情味和情感共鸣,是苏轼作品中平实而真挚的代表之一。
肺渴初供醒酒冰,又思携客上峥嵘。十分宇宙无尘事,一色琼瑶是化城。病起未堪论斗醉,诗狂且莫到参横。剡溪可是忙回棹,冻合琉璃作麽生。
端午生衣进御床,赭黄罗帕覆金箱。美人捧入南薰殿,玉腕斜封彩缕长。
十里扪藤萝,千崖插虚碧。仰觉云汉低,俯见尘市窄。小山走委蛇,远水别支脉。身骑鹪鹩枝,目眇大鹏翮。更有千载人,幽岩蜕空魄。朝蹑一片云,夜啸百丈石。我疑真人去,留此守剑舄。道人既无心,何事苦著迹。我有一壶酒,起舞酹仙伯。松槿虽殊途,宇宙同作客。
凿冰添砚水,燃干发梅花。踏破霜苔迳,烧红雪树槎。闭门风愈怒,送客日将斜。寒甚酒无力,闲多道有芽。楮衾眠不暖,苇壁破难遮。他日瑶台上,流传仙子家。
家圃菜肥忘肉食,村场酒美胜官壼。终年醉饱无忧责,莫怪愚公老不枯。
爱国忧民有古风,米盐亲省尚嫌慵。衮衮天上归何晚,霖雨人间望正浓。三少官仪虽赫赫,五湖心事背容容。角巾藜杖经行处,知在云山第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