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义如君只几人,相从了不见尘侵。
一樽但觉论文细,三画从知得意深。
自是强年应折桂,不妨朞月早传音。
我今已办如椽笔,拟称琼林最后吟。
袁说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巖,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侨居湖州。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溧阳簿。歷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国子正、太常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秘书丞。淳熙间,知池州(《宋会要辑稿》瑞异二之二五)。改知衢州。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由提点浙西刑狱改提举浙西常平茶盐(《金石补正》卷一一六)。二年,知平江府(《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八三)。三年,知临安府(同上书刑法四之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迁户部侍郎(《宋史》卷一七五),权户部尚书。三年,爲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召爲吏部尚书兼侍读,出知绍兴府兼浙东路安抚使。嘉泰二年(一二○二),同知枢密院事。三年,迁参知政事(《宋史》卷三八、二一三)。寻加大学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五。有《东塘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家传》。 袁说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七卷)爲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馆臣漏辑诗十二首,附于卷末。
诗词:《送柯伯东省试》
朝代:宋代
作者:袁说友
中文译文:
道义如君只几人,
相从了不见尘侵。
一樽但觉论文细,
三画从知得意深。
自是强年应折桂,
不妨朞月早传音。
我今已办如椽笔,
拟称琼林最后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袁说友所作的《送柯伯东省试》。诗人表达了对柯伯东的赞赏和祝愿,并表达了自己的心情和决心。
诗中第一句"道义如君只几人",表达了柯伯东的高尚品德和道义风范,将其与众人相比,只有寥寥几人可及。
第二句"相从了不见尘侵",描绘了柯伯东坚守道义的精神,不受尘世的污染和侵蚀。
第三句"一樽但觉论文细",意味着在品评文章时,柯伯东一杯酒只觉得文章的细致入微,深刻而深入人心。
第四句"三画从知得意深",表达了柯伯东在绘画方面的造诣,他的才华被众人所知,内心也洋溢着深深的自豪和满足。
接下来的两句"自是强年应折桂,不妨朞月早传音",表明柯伯东年轻有为,应该早日获得成功和声誉,而诗人也希望自己能尽早将这一佳音传达出去。
最后两句"我今已办如椽笔,拟称琼林最后吟",诗人表示自己已经准备好了,像一支精美的笔一样,准备在琼林榜上留下最后的诗篇。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柯伯东的赞美和祝福,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自身的追求和决心,展现了宋代士人崇高的道德情操和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我生何多艰,塌地皆九折。君恩许归休,幸与世俗绝。幽居邻不觌,奚止扫车辙。地炉清夜市,危坐灯欲灭。开门月满庭,皓皓如积雪。隔溪闻鹤鸣,灵府为澄澈。
少年信美何曾久,春日虽迟不再中。欢笑胜愁歌胜哭,请君莫道等头空。
惊风吹雨过,历历大槐踪。王气销南渡,僧坊聚北宗。烟深凝碧树,草没景阳钟,愁见花甎月,荒秋咽乱蛩。
年来因病不饮酒,老去无悰懒作诗。我已负花常自愧,君须屡醉及芳时。汉宫姊妹争新宠,湘浦皇英望所思。天下从来无定色,况将铅黛比天姿。
剑佩孙弘阁,戈鋋太尉营。重言虚有位,孤立竟无成。丘陇笳箫咽,池台岁月平。此恩何以报,归处是柴荆。
宿麦畦中雉_,柔桑陌上蚕生,骑火须防花月暗,玉唾长携彩笔行。隔墙人笑声。莫说弓刀事业,依然诗酒功名。千载图中今古事,万石溪头长短亭。小塘风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