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向年前稍自宽,恼人时序故多端。
几回水落还添浦,百样天晴却转寒。
未有梅开供探讨,若无酒遣太衰残。
明朝便是春来处,暖律丁宁著眼看。
曹彦约(一一五七~一二二九),字简甫,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人。孝宗淳熙八年(一一八一)进士,歷建平尉、桂阳军录事参军、知乐平县,主管江西安抚司机宜文字。宁宗开禧三年(一二○七)知汉阳,嘉定元年(一二○八),提举荆湖北路常平茶盐,权知鄂州兼湖广总领,改提点刑狱,迁湖南转运判官。三年,除知潭州兼荆湖南路安抚。五年,以事罢。八年,除利州路转运判官兼知利州。十年,知隆兴府兼江南西路安抚。十五年,除兵部侍郎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理宗绍定元年十二月卒,年七十二。有《昌谷类稿》六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昌谷集》二十二卷。事见《鹤山大全集》卷八七《宝章阁学士通议大夫致仕曹公墓志铭》。 曹彦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所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送腊》是宋代诗人曹彦约的作品。这首诗以描写岁末岁初的变幻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光阴流转的感慨和对春天的期盼。
诗词的中文译文:
谓向年前稍自宽,
恼人时序故多端。
几回水落还添浦,
百样天晴却转寒。
未有梅开供探讨,
若无酒遣太衰残。
明朝便是春来处,
暖律丁宁著眼看。
诗意和赏析:
《送腊》以岁末岁初的景象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光阴易逝的感叹和对春天的渴望。诗人提到“恼人时序故多端”,暗示时间的变幻无常,令人不胜烦恼。他说“几回水落还添浦”,描绘了水退后留下的河滩,意味着岁月的流逝不可挽回。同时,他又说“百样天晴却转寒”,表达了时节的变幻无常,天气的寒暖不定。
诗中提到“未有梅开供探讨”,暗示着寒冬时期没有梅花的盛开,使人无法寻找到一种可以探讨的事物。诗人又提到“若无酒遣太衰残”,以酒作为消解寒冷和衰老的象征,暗示自己的衰老和心境的消沉。
最后两句“明朝便是春来处,暖律丁宁著眼看”,表达了诗人对明天的希望。他相信明天就是春天的到来之处,期待着温暖的阳光和和煦的春风。诗中的“暖律丁宁”描绘了春天的气象,而“著眼看”则表示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观望。
整首诗以寥寥数语勾勒出岁末岁初的变幻景象,通过对光阴流转的感慨和对春天的期盼,表达了诗人对时光的追思和对未来的希望。这种对时节变化和生命流转的思考,与宋代诗人常见的“岁月易逝,人生短暂”主题相契合,展示了曹彦约对时光的敏感和对生命的深思。
客路清溪好,人家绿树间。凄凉何县雨,想像别州山。驯雀飞还下,游鱼去自还。儿曹了官事,天地一身闲。
曈曨赫日东方来,禁城烟暖蒸青苔。金楼美人花屏开,晨妆未罢车声催。幽兰报暖紫芽折,夭花愁艳蝶飞回。五陵年少惜花落,酒浓歌极翻如哀。四时轮环终又始,百年不见南山摧。游人陌上骑生尘,颜子门前吹死灰。
蒲帆出浦去,但见浦边树。不如马行郎,马迹犹在路。大舟不相载,买宅令委住。莫道留金多,本非爱郎富。
老大悲伤节物催,酒肠枯涸壮心灰。惭无白水真人分,难置青州从事来。倦笔懒从都市出,醉眸刚为麴车回。黄花也似相欺得,坐对空樽不肯开。
清香闻晓莲,水国雨馀天。天气正得所,客心刚悄然。乱兵何日息,故老几人全。此际难消遣,从来未学禅。
谁言天上张公子,飞下崆峒看晓晴。为爱东坡题八境,却同严助厌承明。诗来风雨荒凉後,语带江山紫翠横。更遣麴生相暖热,十年同社再寻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