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客复何陈,贤侯首荐人。
俗流宁肯饯,良璞不嫌贫。
棠树离偏晓,函关过已频。
花时好消息,佇听向溪滨。
魏野(九六○~一○二○),字仲先,号草堂居士,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东都事略》卷一一八作蜀人)。一生不仕,居陕县东郊。真宗大中祥符四年(一○一一)被荐徵召,力辞不赴。广交僧道隠者,与当时名流寇准、王旦等亦有诗赋往还。天禧三年(一○一九)十二月九日卒,年六十。卒后赠秘书省着作郎。有《草堂集》,生前已行于世。死后,其子魏闲总其诗重编爲《鉅鹿东观集》十卷。《宋史》卷四五七、《东都事略》卷一一八有传。 魏野诗,前十卷以一九二五年贵池刘氏影宋刊本《鉅鹿东观集》爲底本,校以宋绍定元年严陵郡斋刻本(残四~六卷,以明抄本配足,简称明抄配宋本,藏北京图书馆)、旧山楼藏清钞本(简称旧山楼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张蓉镜藏清钞本(简称张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章钰藏清钞本(简称章本)、宋筠录温忠翰校跋本(简称温校)、赵氏峭帆楼一九一四年刊本(简称赵本)、傅增湘批校本(简称傅校)、陈思辑《两宋名贤小集》(清初钞本,收《草堂集》三卷,简称草堂集本)等。另从《草堂集》、《全芳备祖》等书辑得集外诗,附于卷末。
《送李安赴举》是宋代诗人魏野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野客复何陈,
贤侯首荐人。
俗流宁肯饯,
良璞不嫌贫。
这首诗以送别李安赴举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李安的祝福和敬佩之情。诗中的"野客"指的是诗人自己,表示他是一个居于乡野的隐士。"何陈"表示诗人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贤侯"指的是李安,是一个有才德的人。"首荐人"表示诗人对李安的推崇和赞誉。
"俗流宁肯饯"表达了诗人对世俗之流的冷漠和不屑,暗示他们不会为李安的离去而表示送别。相比之下,诗人认为自己与李安有着相同的志向和品格,因此愿意亲自送别。
"良璞不嫌贫"是对李安的赞美之词。"良璞"意指李安的高尚品质和才华,"不嫌贫"表示他不会因为贫穷而嫌弃他人。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李安高尚品德的赞赏,认为他能够看重人的内在而不是外在的财富。
棠树离偏晓,
函关过已频。
花时好消息,
佇听向溪滨。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诗人与李安的离别情景。"棠树离偏晓"表示天色已经明亮,"函关过已频"说明李安曾经多次经过函谷关,表明他已经多次征程,经历了离别和归来。"花时好消息"指的是春天的时候,万物复苏,万象更新,也寓意着李安的前程光明。最后一句"佇听向溪滨"意味着诗人留恋李安的离去,愿意在溪边静静聆听李安的消息。
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李安的赞赏和敬佩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李安前程的祝福,并描绘了诗人与李安离别的情景。通过对李安的品德和才华的赞美,诗人传达了对真正的美德和内在价值的追求,以及对世俗浮华的冷漠态度。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离别情景,情感真挚而深沉,展示了宋代文人的独特情怀和人生态度。
西楚惊鸿晚,东淮落木秋。蒸湘今石鼓,句宛古宣州。白日聊清赏,青山总旧游。不知沧海水,何处接天流。
贾秋壑,魏公爵,台州鬼,扬州鹤。气盈色骄逞才略,欺天罔人无愧怍。帷幄不能筹,金汤弗能作。费尽世间铁,铸此一大错。关子形模贾字同,生儿德祐纪元中。甚惭婴杵心莽卓,十可斩书真谔谔。锣声三下东江头,铁鞭一挥南海角。假贾伪魏至於斯,呜呼似道道奚若。宋亡感激忠义多,
我句拙於妯女妆,尊前替戾敢承当。何人错比罗敷艳,枉赋诗人陌上桑。
晓出筰桥门,天低日未暾。绿陂寒淡淡,白雾远昏昏。古路乱车辙,行人惊雁群。征涂不须厌,蓬转本无根。
烟满秋堂月满庭,香花漠漠磬泠泠。谁能来此寻真谛,白老新开一藏经。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