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于觉路深留意,我亦禅门薄致功。
未悟病时须去病,已知空后莫依空。
白衣卧病嵩山下,皂盖行春楚水东。
谁道三年千里别,两心同在道场中。
白居易,字乐天,下邽人。贞元中,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初,对制策,入等,调盩厔尉、集贤校理,寻召为翰林学士、左拾遗,拜贊善大夫。以言事贬江州司马,徙忠州刺史。穆宗初,徵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復乞外,歷杭、苏二州刺史。文宗立,以祕书监召,迁刑部侍郎。俄移病,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拜河南尹。开成初,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卒赠尚书右僕射,谥曰文。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二卷,今编诗三十九卷。
送别李滁州
唐 白居易
君于觉路深留意,
我亦禅门薄致功。
未悟病时须去病,
已知空后莫依空。
白衣卧病嵩山下,
皂盖行春楚水东。
谁道三年千里别,
两心同在道场中。
译文:
你在觉路上苦心修行,
我也在禅门中勤加修炼。
你还未觉悟,就应该离开疾病,
而我已经明白了,不要再执着于虚空。
身穿白衣,病卧嵩山下,
乘着简朴的皂盖,沿着楚水向东行去。
谁说三年千里的分离,
我们的心永远在同一个道场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写给李滁州的送别诗。李滁州是一位修行佛法的好友,两人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诗中,白居易以禅宗的修行思想为主线,表达了对好友离开病痛的期望,并借此寄托了自己对人生虚空的思考。
诗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和李滁州对禅修的共同追求,两人都在用心去修炼自己。但是作者认为李滁州还未能洞悉病痛的真相,应该尽早放下病痛,不要执着于虚空(指无边无际的修行之路)。
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李滁州病卧嵩山下的情景。白衣象征着清净纯洁的心灵,病卧山下则表达了李滁州在禅修中的奋斗和磨练。皂盖则是旅行的象征,行春楚水东意味着李滁州即将离开向东边的道场前进。
最后两句通过反问句表达了作者和李滁州分离三年千里的情况,但他们的心却依然在同一个道场中。这句话寓意着两人对禅修的执着和对友谊的珍惜,虽然身体分离,但精神上依然相连。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李滁州的离别之情以及对禅修人生的思考,凸显了禅宗的从容与精神境界。
小小规模似禁中,分明夏禹欲卑宫。白头官吏知年几,犹指屏风说孝宗。
姚黄魏紫恼人看,罗袜成尘挽仰间。蜀魄声乾花有血,湘灵泪尽竹无斑。年光冉冉趋双鬓,暮雨霏霏失四山。老里情怀天地窄,莫教一日酒杯闲。
桂林独宜人,无瘴古所传。北客守炎官,恃此以泰然。堂高惬宴坐,讼简容佳眠。不计身落南,璇柄三回天。今朝逐出岭,欢呼系行缠。罝兔脱丰草,池鱼跃清渊。那知多病身,久静翻怀安。长风荡篮舆,帘箔飘以翾。灵泉路吃蹶,仆夫告頳肩。我亦头岑岑,中若磨蚁旋。走投破驿宿,强饭
方欣秋气爽,庭户生凉颸。俄然毛骨冷,霜露侵人衣。乍霁还可喜,领客登翠微。犹有篱下菊,不见园中葵。徘徊视景物,似与人俱衰。幸有本中物,何妨时一挥。人生得行乐,老去未为迟。宋玉犹未老,何事苦多悲。
明经青史不难收,怪底依然处士裘。谁谓封侯安事笔,我闻定霸必焚舟。骥腾夷路须联辔,鳌负三山好掷钩。对策清时看第一,未应蕴藉愧裴休。
北风号夜天雨霜,屋东梅花晨洗妆。老人旦起万境寂,一笑向我吹微香。风月精神珠玉骨,冰雪簪珥琼瑗珰。天姝星艳下人世,灵真高秀无比方。老人年年被香恼,学道无力时清狂。吟诗觅句苦无味,剪枝插头羞鬓苍。眼窥手采心爱惜,倘可取饵充朝粮。不如痛饮卧其下,醉魂为蝶栖其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