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兼柱史,东至旧徐州。
远属平津阁,前驱博望侯。
向营淮水满,吹角楚天秋。
客梦依依处,寒山对白楼。
韩翃,字君平,南阳人。登天宝十三载进士第,淄青侯希逸,宣武李勉相继辟幕府。建中初,以诗受知德宗,除驾部郎中、知制诰,擢中书舍人卒。翃与钱起、卢纶辈号大历十才子,为诗兴致繁富,一篇一咏,朝野珍之。集五卷,今编诗三卷。 韩翃,字君平,南阳人。登天宝十三载进士第,淄青侯希逸,宣武李勉相继辟幕府。建中初,以诗受知德宗,除驾部郎中、知制诰,擢中书舍人卒。翃与钱起、卢纶辈号大历十才子,为诗兴致繁富,一篇一咏,朝野珍之,集五卷,今编诗三卷。 韩翃字君平,南阳人。天宝十三载杨纮榜进士。其诗兴致繁富,人谓如芙蓉出水云。补诗二首。
中文译文:送李侍御赴徐州行营
少年李侍御,既是朝廷的柱石之才,又被派往旧时的徐州。从东边出发,属于平津阁的地域。前行是博望侯的行营。行至徐州,淮水已满,吹响的军号在楚天的秋日里回响。作客在这里的梦境中,处处都是依依如故的地方,寒山和白楼相互对望。
诗意和赏析:这首诗写的是韩翃送别李侍御去徐州行营的场景。诗中以描绘自然景物为主,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离别的情感。徐州是一个重要的军事据点,行营的人紧张而忙碌。诗人把这种战乱的氛围融入到诗中,让读者感受到壮士行营的热血与冲动。李侍御离开的那天,淮水已满,秋日的楚天吹响了军号。这样的景物描写,映衬出李侍御的英勇与坚定,同时也抒发了诗人的别离之情。整首诗寥寥数语,意境深远,给人以无尽遐想之感。
此外,诗中还以客梦依依处、寒山对白楼的形象作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李侍御的深情厚意。客梦依依处代表了作者在梦中与李侍御相遇相见的温馨情境,寒山对白楼则象征着作者和李侍御相互间的思念与对望。这种象征意义的运用,增强了诗的艺术性和思想感染力。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象征意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李侍御的送别之情和思念之意。它具有很强的离散诗人气质,给人以深深的思考与感慨。
不知乃不愠,古人叹难能。我谓直易事,学道非干名。本无求知心,愠亦何从生。所以茅檐下,高枕曲吾肱。琴书坐中友,云山门外朋。肺腑欣有得,耳目谅无憎。顾同子扬子,白首太玄经。
妙年意气已横秋,不为身谋为国谋。斥去佞臣谈笑里,英名高压汉朱存。
城东老圃旧书生,紧闭柴门懒送迎。独袖篇诗与君别,相看白首不胜情。
君不见王绩非狂生,笔墨雪尽惟酒经。又不见志和非漫尉,江湖醉咏渔歌耳。文章得失两梦事,一醉从渠俱不理。人间自有行秘书,此翁聊为山泽儒。平生斟酌自饱满,宁复有欠宁有馀。可怜蹒跚挽不前,属车岂识从甘泉。不矜万卷腹空洞,渴梦只恐东溟乾。莫疑此翁拘器穷,此翁有用非哑
官居閴寂似僧居,坐卧行藏行自如。爽气逼人千亩竹,清风满室一床书。心游淡泊能调马,意绝贪求岂羡鱼。即此便同三径隐,未须投绂赋归欤。
澹澹沧海气,结成黄香才。幼龄思奋飞,弱冠游灵台。一鹗顾乔木,众禽不敢猜。一骥骋长衢,众兽不敢陪。遂得会风雨,感通如云雷。至矣小宗伯,确乎心不回。能令幽静人,声实喧九垓。却忆江南道,祖筵花里开。春风不能别,别罢空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