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送李十之陕府》

断蓬泛梗偶相依,一别重逢又几时。
人世悲欢消遣尽,为君流泪忽沾衣。

作者介绍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作品评述

《送李十之陕府》是宋代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断蓬泛梗偶相依,
一别重逢又几时。
人世悲欢消遣尽,
为君流泪忽沾衣。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诗人与李十之间的离别和重逢。诗人与李十相依为伴,但因为某种原因分别,不知过了多久才再次相聚。在这个世间,人们的悲欢离合都会逐渐消散,而为了李十,诗人不禁流下了泪水,甚至弄湿了自己的衣袖。

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和重逢的情感体验,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和感动。以下是一些赏析的要点:

1. 离别与重逢:诗人通过描绘断蓬泛梗,表达了离别的情景。断蓬和泛梗都是水生植物,随波逐流,象征着离散漂泊的心情。诗中的重逢并没有明确的时间,暗示了诗人对分别时间的模糊感受,也更加强调了重逢的喜悦和意义。

2. 人世悲欢:诗人用"人世悲欢消遣尽"一句来表达人们的悲欢离合在时光的流转中逐渐消散。这种描绘给人一种淡泊世事的感觉,也暗示了诗人对人间繁华的超越和对友情的坚守。

3. 流泪忽沾衣:诗人为了李十的离别和重逢,流下了泪水,甚至弄湿了自己的衣袖。这种表达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深情的友谊。诗人的泪水不仅仅是对离别的悲伤,更是对友情的珍爱和感动。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离别与重逢的情感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真挚关怀和深深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描绘人世悲欢的消遣尽,表达了对世俗烦恼的超越和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 《赠别罗舜举》

    忆昔相从游,往往尝继晷。论文在肺肝,商确到肌体。一从怅分携,凫雁惯居徙。相望两川间,别梦萦百里。向来故园思,归兴动行李。奔驰快一见,舍馆渠暇理。畴昔夜过门,明月耿相视。一尊邀踌躇,啸咏天风起。朝来得秀句,惜别语盈纸。所愧才空疎,雅意孰称是。尘劳喜驱人,遣我

  • 《导引》

    上林寒早,仙仗转郊圻。笳鼓入云悲。逶迤辇路过西池。楼阁锁参差。都人瞻望意如疑。犹想翠华归。玉京传信杳无期。空掩赭黄衣。

  • 《颂古五首》

    锯解秤锤,油煎石磉。两手擎来,有功者赏。

  • 《食苦笋》

    老去居山乐最真,盘蔬日日富前陈。爱尝苦笋疏甜笋,似进忠臣远佞臣。饭为韵清常倍食,酒因味爽或添巡。美芹之意全相似,颇谓堪将献紫宸。

  • 《彭泽解印》

    五斗徒劳谩折腰,三年两鬓为谁焦。今朝官满重归去,还挈来时旧酒瓢。

  • 《燕京杂诗》

    河山元气入残秋,感慨时艰涕暗流。灾异江都曾作赋,功名李广不宜侯。凤凰可惜供鹰犬,骐骥偏令作马牛。意志新来摧折尽,人间何处可埋愁。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