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去何凄断,乡关岁月新,荒山寒带雨,古驿夜无人。
生死风前烛,音容梦裹身。
临分感平昔,挥泪到松筠。
王铚,字性之,自号汝阴老民,汝阴(今安徽阜阳)人。尝从欧阳修学。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权枢密院编修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三五),纂集太宗以来兵制。绍兴四年(一一三四)书成,赐名《枢庭备检》。罢,主管台州崇道观,续上《七朝国史》等。九年,爲湖南安抚司参议官。着有《默记》一卷、《杂纂续》一卷、《侍儿小名录》一卷、《国老谈苑》二卷、《王公四六话》二卷、《雪溪集》八卷(今存五卷)等。《宋史翼》卷二七有传。 王铚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雪溪集》爲底本。校以原李盛铎藏清抄本(传录吴石仓校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初渭园藏清抄本(张桐生校本,简称初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两宋名贤小集·雪溪诗集》(简称小集本)。又据李盛铎本《雪溪诗补遗》及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六卷。
《送李文若归修水并吊其兄商老之亡》是宋代诗人王铚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李文若离去的伤感和对他兄长商老去世的悼念之情。
诗意:
这首诗以离别和丧亡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友情和生命的深思。诗中描绘了李文若离别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他离去的不舍之情。同时,诗人也提及了他兄长商老的逝世,表达了对兄长的哀悼之情。整首诗以凄凉的氛围和孤寂的景象,折射出人生无常和岁月更迭的主题,唤起了读者对生命和友情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含蓄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诗人运用了自然景物和人生细节来烘托离别和丧亡的悲凉,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诗中的"荒山寒带雨"和"古驿夜无人"描绘了凄凉的自然景象,突出了离别时的孤独与无奈。"生死风前烛,音容梦裹身"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和兄长的深情厚意,以及对他们逝去的思念之情。最后两句"临分感平昔,挥泪到松筠"则表达了诗人在离别时的感伤和眷恋之情,以及他对友情的珍视。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描绘了离别和丧亡带来的伤感和思考。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生细节的精准描绘,诗人唤起了读者对生命和友情脆弱性的关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诗意的启迪和共鸣。
落叶不胜扫,月明树阴疏。亲邻二三子,樽酒相与俱。霜栗剥寒橐,晚菘煮青蔬。解官方就门,敦薄无简书。纯益气萧萧,未羁天马驹。元礼喜作诗,豪气小未除。大薛知力学,日来反三隅。小薛受善言,如以柳贯鱼。天民尝逸驾,近稍就橛株。知命虽畸人,清谈颇有余。阿卢快犊子,规矩
主人好客手抓羊,乳酒酥油色色香。祝福频频难尽意,举杯切切莫相忘。老翁犹唱当年曲,少女新添时代装。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听漏筹,檐声得得伴春愁。残灯似唤人开□,□□□□妾护篝。昔者鹤曾为道士,俄而蜨又化庄周。要知梦觉皆虚幻,且拨寒炉起坐休。
石坑东畔好田庐,更著青林映带渠。新喻丰城三百里,中间萧索独何如。
幽深谁掩关,清净自多闲。一雨收众木,孤云生远山。花萎绿苔上,鸽乳翠楼间。岚霭燃香夕,容听半偈还。
王室丧师。私门播迁。望公归之。视险忽艰。兹愿不遂。中路阻颠。仰悲先意。俯思身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