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识应十载,见君只一官。
家贫禄尚薄,霜降衣仍单。
惆怅秋草死,萧条芳岁阑。
且寻沧洲路,遥指吴云端。
匹马关塞远,孤舟江海宽。
夜眠楚烟湿,晓饭湖山寒。
砧净红鲙落,袖香朱橘团。
帆前见禹庙,枕底闻严滩。
便获赏心趣,岂歌行路难。
青门须醉别,少为解征鞍。
岑参,南阳人,文本之后。少孤贫,笃学,登天宝三载进士第。由率府参军累官右补阙,论斥权佞,改起居郎,寻出为虢州长史,復入为太子中允。代宗总戎陕服,委以书奏之任,由库部郎出刺嘉州。杜鸿渐镇西川,表为从事,以职方郎兼侍御史领幕职。使罢,流寓不还,遂终于蜀。参诗辞意清切,迥拔孤秀,多出佳境;每一篇出,人竞传写,比之吴均、何逊焉。集八卷,今编四卷。
《送李翥游江外》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述了诗人十年相识却只有一次聚会的情景,诗人送别好友李翥出游江外并表达了自己的惆怅之情和对友人的祝福。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相识应十载,见君只一官。
家贫禄尚薄,霜降衣仍单。
惆怅秋草死,萧条芳岁阑。
且寻沧洲路,遥指吴云端。
匹马关塞远,孤舟江海宽。
夜眠楚烟湿,晓饭湖山寒。
砧净红鲙落,袖香朱橘团。
帆前见禹庙,枕底闻严滩。
便获赏心趣,岂歌行路难。
青门须醉别,少为解征鞍。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送别李翥为情景,通过描绘诗人和李翥相识十年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惋惜之情和祝福之意。
诗的开篇,诗人表示与李翥相识已有十年之久,但却只有一次见面的机会。这是因为李翥在官场上的职位很低,家境贫寒,禄位微薄,无法享受丰厚的福利,因此很少有机会和诗人聚会。而诗人自己也生活贫困,连一年四季换衣的条件都没有。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忧愁之情。秋草死去,芳年即将结束,而且整个世界都显得萧条凄凉。他开始思考,不如寻找一条通向沧洲的道路,指向遥远的吴国(即江南地区)。他用借代描绘了自己追求梦想的旅程。
在第三、四句的描写中,诗人使用了独特的意象描写。他将自己比作孤独的骑马穿越边关,乘坐孤舟漂泊江海。夜晚他躺在楚地的烟雾空气中,清晨吃着寒冷的湖山早饭。这些描写营造出了一种寂寞和冷清的氛围。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描绘了一种田园风光和温馨的景象。他听到了砧声,红鲙鱼从砧板上落下,薄纱香团从袖口飘出。这是一种宁静和闲适的生活情景。
最后几句中,诗人描述了送别的场景。他在离开之前去拜访了禹庙,旅途上听到了渐渐严峻的滩声。尽管旅途艰难,但诗人仍然能够获得心灵的满足,而不会感到困扰。他表示,即使之后要离开青门(离开京城,即长安),也要喝醉告别,并少为解征鞍(少为解下行军的鞍马)。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以送别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别的惋惜,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己旅途的思考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中运用了描绘自然景物和生活细节的手法,使诗境活灵活现。同时,诗人在表达自己情感的同时,也抒发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盛世英才偶未逢,寄身无地转如蓬。诗亲东野穷尤壮,赋拟相如老更工。雕鹗不飞行奋迅,璠玙未献要磨礲。会须自要唐衢荐,谁与吹嘘借更风。
鼻端栩栩师南华,脚步落落邱东家。一春多病守窗户,仰看蛛网粘杨花。
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
昭学堂中有道人,龙吟虎啸随风云。雨花经席冷如铁,一縢日转十二轮。宝胜蓬蒿荒小院,埋没醯罗三只眼。个是江南五味禅,更往参寻莫担板。
梦中时一到湖山,酷爱山云似我贤。尽有新诗题叶满,岂无流水逐人还。经年晏坐追摩诘,尽日提携欠小蛮。白首著书成过计,何时椽笔为锄删。
风雨萧萧夜晦迷,不须鸣叫强知时。多才久被天公怪,阙食惟应爨妇知。杜叟挽衣那及胫,颜翁食粥敢言炊。诗人情味真尝遍,试问于君底事亏。如我自观犹可厌,非君谁复肯相寻。图书跌宕悲年老,灯火青荧语夜深。早岁便怀齐物意,微官敢有济时心。南行千里成何事,一听秋涛万鼓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