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送林若山博赴建粹》

入诲诸生方乐育,出为少尹忽高翔。
登临庾月平分处,唯诺侁星一点傍。
署尾冰厅虽寂寂,瞻前铁壁正堂堂。
自怜老病诗情减,纵寄茶来不合尝。

作者介绍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送林若山博赴建粹》是一首宋代刘克庄创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入诲诸生方乐育,
出为少尹忽高翔。
登临庾月平分处,
唯诺侁星一点傍。
署尾冰厅虽寂寂,
瞻前铁壁正堂堂。
自怜老病诗情减,
纵寄茶来不合尝。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送别林若山赴建粹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林若山的赞赏和自身的感慨。

首先,诗的开篇写到林若山从入学时的乐育状态,到如今出任少尹职位,飞黄腾达的情景。林若山通过学习得到了充分的教诲,从而能够在社会上有所作为。

接着,诗人描绘了登临庾月平分处的情景。这里的庾月指的是建康城的月亮,平分处指的是城墙上的平台。这里作者以庾月为背景,烘托出林若山的离去。与庾月相映成趣的是孤独的侁星(即北极星),这里象征着林若山在职位上的独立和高飞。

接下来,诗人写到自己在官署中的情景。尽管冰厅很寂寂,说明官场的冷清和寂寞,但作者的视线却瞻仰着前方的铁壁正堂。这里的铁壁正堂指的是高官厅堂,表达了作者对林若山的崇敬和羡慕之情。

最后两句,作者自怜自己已经年老病弱,写诗的情感已经减少,无法再品味寄来的茶。这里表达了作者对自身衰老和诗才减退的感叹。

整首诗通过对林若山的赞赏和自身的自省,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同时,通过描绘官场的冷清和寂寞,以及对高官厅堂的向往,展现了作者对官场的思考和触动。整体而言,这首诗词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对官场的复杂情感和对人生变迁的思考。

  • 《逍遥咏》

    皇天无不照,福业重来轻。背正堪何益,归真道自成。本元宗一体,功行录三清。几许解吾意,慈悲早益平。

  • 《和中书侍郎院壁画云》

    粉壁画云成,如能上太清。影从霄汉发,光照掖垣明。映筱多幽趣,临轩得野情。独思作霖雨,流润及生灵。

  • 《茨菰花》

    剪刀叶上两枝芳,柔弱难胜带露妆。翠管嫩粘琼糁重,野泉情心玉蕤凉,舂成臼粉资秋实,种入盆池想水乡。小小沧洲归眼底,幽研自觉成炎光。

  • 《水龙吟 丙戌八月十二日宴李氏宅,郡侯扎忽》

    日赋此曲以谢相逢一醉金荷,气豪长恨叹娱少。貂蝉贵待,内家声伎,琵琶最好。铁拨*丝,划然中有,繁音急调。笑黄云出塞,青衫拭泪,恩怨事,君休道。且听新声硬抹,更银筝、与相缭绕。空堂雪辊,玉盘珠迸,清雄缥缈。汉殿承恩,侯藩作牧,此心未老。付曲中细写,他年事业,拜

  • 《颂古三十八首》

    不是风旛不是心,从来只为少知音。举头万里长空外,唯见白云流水深。

  • 《赠项斯》

    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