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郎刘郎莫先起,遇酒当歌且欢喜。
船头朝转暮千里,眼中之人吾老矣。
九疑联绵皆相似,负雪崔嵬插花里。
万里衡阳雁,寻常到此回。
行逢二三月,好与雁同来。
雁来人不来,如何不饮令心哀。
莫厌潇湘少人处,谪官樽俎定常开。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诗词:《送刘贡甫谪官衡阳》
刘郎刘郎莫先起,
遇酒当歌且欢喜。
船头朝转暮千里,
眼中之人吾老矣。
九疑联绵皆相似,
负雪崔嵬插花里。
万里衡阳雁,
寻常到此回。
行逢二三月,
好与雁同来。
雁来人不来,
如何不饮令心哀。
莫厌潇湘少人处,
谪官樽俎定常开。
中文译文:
刘郎刘郎,不要急着离去,
遇到美酒就要唱歌并快乐。
船头朝着转变,傍晚千里之遥,
眼中所看之人已然老去。
九嶷山连绵起伏,都相似无异,
负着积雪的山崖,插满了鲜花。
万里之外的衡阳雁儿,
常常从这里回来。
走过二、三月份的时候,
喜欢和雁儿一同归来。
雁儿来了,人却未至,
这怎能不使我心伤悲哀。
不要嫌弃潇湘少有人烟之地,
作为被贬谪的官员,酒器和肉食常常开放。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所作,题为《送刘贡甫谪官衡阳》。诗人以送别好友刘贡甫谪官衡阳的场景为背景,表达了离别之情和对友谊的思念。
诗的开头,诗人劝告刘贡甫不要着急起程,应该享受与友人共饮美酒、歌唱的快乐时光。接着,诗人描述了船行千里的旅途,暗示离别的距离之遥。
下一节描写了山崖连绵的景象,以及鲜花点缀其中,这象征着友谊的美好和坚固。衡阳雁儿是友人离别时所在的地方,它们常常返回这里,象征着友谊的延续和相聚。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说,当行走到二、三月份的时候,他喜欢和雁儿一起回来,但是雁儿回来了,友人却未归,这使他感到心中悲伤。
最后两句诗,诗人告诫友人不要嫌弃衡阳地区人少景少,作为一位被贬谪的官员,酒器和肉食常常供应,意味着诗人对友人在新地方能过得好的祝福。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离别的无奈哀叹,同时也透露出对友人在新地方生活的祝愿和关心。通过描绘离别的情景和对友谊的思念,诗人给读者展现了人情之间的真挚感动。
小卧竹间斋,幽怀得好开。病从凉后减,雨及望时来。两屩山千叠,诸雏饭一杯。吾生计此耳,无梦到燕台。
紫府真人饷露囊,猗兰灯烛未荧煌。丹华乞曙先侵日,金焰欺寒却照霜。谁与佳名从海曲,只应芳裔出河阳。那堪谢氏庭前见,一段清香染郄郎。
老人气血少,日夜遭煎煮。点检槁形骸,能禁几寒暑。
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美要[1]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无波[2],使江水兮安流!望夫君兮未来[3],吹参差兮谁思?驾飞龙兮北征,邅[4]吾道兮洞庭。薜荔柏佤兮蕙绸,荪桡[5]兮兰旌。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横流涕兮潺湲,
一子落天上,生此青璧枝。欻从山之幽,劚断云根移。劲挺隐珪质,盘珊缇油姿。叶彩碧髓融,花状白毫蕤。棱层立翠节,偃蹇樛青螭。影淡雪霁后,香泛风和时。吾祖在月竁,孤贞能见怡。愿老君子地,不敢辞喧卑。
翩翩水鸟自沉浮,红蓼黄芦两岸秋。隔水人家一犬吠,斜阳篱落有渔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