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送刘秀才归桑水宁觐》

归和初喜戢戈矛,乍捧乡书感去留。
雁序分飞离汉口,鴒原骞翥在鳌头。
家邻紫塞仍千里,路过黄河更几州。
应到高堂问安后,却携文入帝京游。

作者介绍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作品评述

《送刘秀才归桑水宁觐》是唐代诗人齐己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述了刘秀才离开故乡归时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期许。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归和初喜戢戈矛,
乍捧乡书感去留。
雁序分飞离汉口,
鴒原骞翥在鳌头。
家邻紫塞仍千里,
路过黄河更几州。
应到高堂问安后,
却携文入帝京游。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送刘秀才归家的场景和情感。首先,诗人描述了刘秀才收拾行装,戒除了武器和战马,感觉自己可以平安归去了。随后,他乍然心生归乡之感,那一刻,他捧着故乡的书信,体会着离去和留下的复杂情感。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刘秀才离开汉口时,像候鸟一样按照顺序分飞而去。同时,诗人也提到了鳌头的鴒原(一种野鸟),它高高飞翔在空中,象征着归途中的兴高采烈。

然后,诗人表达了刘秀才离开故乡后的路程,他的家乡离紫塞千里,而他所要经过的路程中还有几个州。这里的紫塞指的是边境,表明刘秀才离开故乡将要去边境地区。

最后两句,诗人预示刘秀才将回到高堂,问候家人后,他将带着文秀进入帝京(指长安),游历名胜古迹,追求更广阔的前程。

整首诗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刘秀才离乡的情感和归乡的喜悦。描绘了一位秀才的命运,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同时也暗示了他将要迈向更广阔的世界,追求更大的成就。

  • 《使次安陆寄友人》

    新年草色远萋萋,久客将归失路蹊。暮雨不知溳口处,春风只到穆陵西。孤城尽日空花落,三户无人自鸟啼。君在江南相忆否,门前五柳几枝低。

  • 《杂感》

    勿计名绳遂忽麻,况于绳上更生蛇。傍鏊求饼多忘面,对境迷头莫认他。

  • 《已亥杂诗 41》

    子云识字似相如,记得前年隔巷居。忙杀奚童传搨本,一行翠墨一封书。

  • 《处州水南庵二首》

    竹柏萧森溪水南,道人为作小圆庵。市区收罢鱼豚税,来与弥陀共一龛。

  • 《题自作画(并序)》

    高馆良宵睡思迟,葛巾重著半醺时。都将满抱林泉兴,付与闲窗墨半池。

  • 《座上赋戴花得天字》

    清明初过酒阑珊,折得奇葩晚更妍。春色岂关吾辈事,老狂聊作座中先。醉吟不耐欹纱帽,起舞従教落酒船。结习渐消留不住,却须还与散花天。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