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剑韬藏久未伸,天生南浦一文人。
好将玉匣呈岩电,洗出寒光万丈新。
陈宓(一一七一~一二三○),字师復,学者称復斋先生,莆田(今属福建)人。俊卿子。少及登朱熹之门,长从黄榦学。以父荫入仕。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调监南安盐税(本集《丁巳选调》)。歷主管南外睦宗院,再主管西外。嘉定三年(一二一○),知安溪县(明嘉靖《安溪县志》卷六)。七年,入监进奏院,迁军器监簿。九年,因建言忤史弥远,出知南康军。任满,改知南剑州,创延平书院。十七年,命知漳州,闻宁宗卒,乞致仕。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起提点广东刑狱,未上,主管崇禧观。绍定三年卒,年六十。追赠直龙图阁。有《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二十三卷等。事见清干隆《福建通志》卷四四,《宋史》卷四○八有传。 陈宓诗,以清抄《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底本形式尚整饬,但错漏极多,除少量酌校有关书引录,大量明显形误字、别体字径改;涉及文义的误字,改后加校;部分无法确定的错漏,加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送刘学录之建阳》是宋代陈宓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宝剑藏在匣中已经很久了,终于有一个南浦的文人出现。
他将宝剑展示给大家,剑身闪烁出崭新的寒光。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位南浦的文人将藏匿已久的宝剑呈现给众人的情景。宝剑象征着力量和正义,而南浦则代表了一个地方的文化底蕴和人才的涌现。通过宝剑的出现,诗人表达了对于文人才华的赞美和对于正义力量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将一个场景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宝剑作为诗中的主题,象征着正义、力量和抵御邪恶的能力。它被藏匿已久,等待着一个真正的文人来展示它的光芒。南浦作为一个地方的名字,暗示了这个地方的文化氛围和人才荟萃的特点。文人的出现,使得这把宝剑得以展示,它的寒光闪烁,宛如重见天日,焕发出新的光彩。
整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于文人才华和正义力量的崇敬和渴望,同时也展示了南浦地区的文化繁荣和人才辈出的景象。通过宝剑的象征意义,诗人呼唤着那些有才华、有正义感的人们,希望他们能够展现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带来光明和正义。这首诗词既有着浓厚的宋代文化氛围,又具有普世的人文关怀,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游历贪行入暮惊,蛇岗岭北衲庵清。西风扫叶秋初劲,野火烧空晓尚明。尘役未能抛白日,仙家不独有青城。借眠熟睡全无梦,服了黄精体自轻。
常多簪组客,非独看高松。此地堪终日,开门见数峰。苔新禽迹少,泉冷树阴重。师意如山里,空房晓暮钟。
废寺连荒垒,那知见子真。关城夜有雪,冰渡晓无人。酒里唯多病,山中愿作邻。常闻兄弟乐,谁肯信家贫。
不进一二日,不见已想思。况复闭关久,杳无携手期。清谈胜妙药,高韵敌凉飔。愧乏机云美,虚承青眼知。
照水羞见影,汲水嫌手冷。闲立梧桐阴,乌啼秋夜永。
谏垣几见迁遗补,宪府频闻转殿监。独有咏诗张太祝,十年不改旧官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