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送刘仲通赴京师》

圣朝方考牧,番育寄才能。
屡别良可叹,闲游不复曾。
行尘遵洛汭,朝骑对觚棱。
瀍上秋台迥,归来正好登。

作者介绍

司马光(一○一九~一○八六),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进士。初仕苏州签判。父死服除,改武成军签判。庆历六年(一○四六),以庞籍荐授馆阁校勘,后受庞籍辟爲并州通判。召还爲开封府推官,累除知制诰,天章阁待制,知谏院。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爲龙图阁直学士。神宗即位,擢翰林学士。熙宁三年(一○七○),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知永兴军,改判西京留司御史臺。六年,以端明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居洛阳,主编《资治通鉴》。哲宗即位,召主国政,元祐元年,拜左僕射兼门下侍郎,卒于位,年六十八。赠温国公,謚文正。有文集八十卷,杂着多种。事见《东坡全集》卷九○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宋史》卷三三六有传。 司马光诗十四卷,以《四部丛刊》影宋刊《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即宋绍熙刊本,亦即绍兴二年本)爲底本,参校清干隆六年陈宏谋校刊《司马文正公传家集》(简称陈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司马文正公传家集》(简称四库本)等。底本卷二、卷三有若干首有目无诗,分别据陈宏谋刊本补入。底本卷六《又和讽古》“海客久藏机”一首,与卷一《和之美讽古二首》之二重复,已删略。又辑得集外诗及断句,另编爲一卷。

作品评述

《送刘仲通赴京师》是宋代司马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圣朝方考牧,
番育寄才能。
屡别良可叹,
闲游不复曾。
行尘遵洛汭,
朝骑对觚棱。
瀍上秋台迥,
归来正好登。

诗意:
这首诗词是司马光送别刘仲通赴京师的作品。诗中表达了对刘仲通的赞赏和祝福,同时也表达了对离别和时光流转的感慨之情。

赏析:
诗的开头两句“圣朝方考牧,番育寄才能。”表达了刘仲通在圣朝中担任重要职务的意义,同时也赞扬了他的才能和能力。接下来的两句“屡别良可叹,闲游不复曾。”表达了与刘仲通多次分别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流转和人事的变迁。

接着的两句“行尘遵洛汭,朝骑对觚棱。”描绘了刘仲通离开的场景,他乘坐的车马行驶在洛汭的道路上,与朝廷的骑兵相对而行,展现了他离开的决心和壮志。

最后的两句“瀍上秋台迥,归来正好登。”则表达了刘仲通离开后的心境,他在远离的秋天登上高台,眺望着远方,期待着归来的时刻。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刘仲通的离别和远行,表达了对他的赞赏和祝福,同时也抒发了离别和时光流转的情感。通过景物的描绘和意象的运用,诗词展现了离别的情绪和对未来的期待,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 《吴景年真赞》

    其容渊,其髯揿,其服野,其冠圜。是谁笔之得其粗焉,孰若见君于此笔之外,而知君于此笔之前。气以直而肆,神以藏而全。付所无于自信,处所有如不然。

  • 《追和李义山赋菊二首》

    团团青盖小,拂拂御袍黄。翠叶凌霜秀,繁英浥露香。浮觞追北牖,饮水记南阳。采采东篱下,行歌对草堂。

  • 《余壬戌春校试进士同事者五十五人至戊子岁因》

    只存我与二三公,可叹人生瞬息中。给使老来身未死,知能几度见春风。

  • 《江上别石郎中》

    落叶蝉声古渡头,渡头人拥欲行舟。另离情似长江水,远亦随公日夜流。

  • 《法驾导引》

    天正子,天正子,亥正较差些。床下玉灵头戴刀,手中铜叶锦添花。乞汝作飞霞城山以石龟为寿,铜荷叶盛之。辽东鹤,辽东鹤,无语鹤头斜。尘土不知灰变缟,周遭会见顶成砂。城郭待还家。

  • 《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