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忝二三子,今俱七十翁。
西州十年别,南部一尊同。
我已三径具,君还双鬓蓬。
便须轻世事,留眼送飞鸿。
姜特立(一一二五~?),字邦杰,号南山老人,丽水(今属浙江)人。以父绶靖康中殉难恩,补承信郎,累迁福建路兵马副都监。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献所爲诗百篇,召试中书,时年六十。除阁门舍人,充太子宫左右春坊兼皇孙平阳王侍读。光宗即位,除知阁门事。绍熙二年(一一九一),以擅权并和右相留正不洽,夺职奉祠。未几,除浙东马步军都总管。宁宗庆元六年(一二○○),再奉祠,并赐节。八十岁时尚存世。姜特立以能诗称,与陆游、杨万里、范成大等多有唱和。有《梅山集》,已佚,传世有《梅山续稿》,系淳熙十一年后诗,亦有脱漏(《永乐大典》残本中引《梅山续稿》诗,有多首不见今本)。事见集中有关诗篇,《宋史》卷四七○入《佞幸传》。 姜特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朱氏潜采堂抄本(简称朱本,藏上海图书馆)及《两宋名贤小集·梅山小稿》(简称小稿)。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特立既备数宫属,入则番直,出则应酬,无復灞桥风雪间思也。时时作应用小诗,虽有惭大雅,譬如鷄肋,不忍弃也。故录之,名曰《续稿》。
《送卢漕》是宋代诗人姜特立所写的一首诗词。诗人以深情的笔触,表达了对友人卢漕的离别之情。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昔忝二三子,今俱七十翁。
西州十年别,南部一尊同。
我已三径具,君还双鬓蓬。
便须轻世事,留眼送飞鸿。
诗意:
诗人自称曾与卢漕共事为官,如今他们都已经七十岁高龄。曾经在西部州做官时,与卢漕分别已有十年之久,而现在卢漕来到南方任职。诗人表示自己已经退隐于山野,过着简朴的生活,而卢漕依然怀抱着政治抱负,依然在尘世间奔波。然而,诗人并不责备卢漕的选择,而是以轻松的心态,目送卢漕的背影远去。
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离别之情和对朋友的祝福,同时也展现出诗人的豁达心态。诗人以自己与卢漕的过去交往为背景,展示了两位老友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所做出的不同选择。诗人自称已经退隐山野,不再追求世俗的成就,而卢漕则仍然活跃在政治舞台上。诗人并不批评卢漕的选择,而是以宽容和理解的态度,祝愿他前程似锦,飞黄腾达。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情感,给人以深深的回味和思考。诗人的豁达心态和对友人的祝福,也启示了人们在面对离别和选择时,应以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对待他人的抉择。
广行行实称才华,如节鸾和驭宝车。曾燕琼林天一幄,却吟玉蕊市三家。大篇追补唐诗阕,盛事常流鲁頖夸。别有冰姿延客住,白池腾种白莲花。
一时决讼憩棠阴,底事南人惜到今。德化及人仍及树,止缘当日本根深。
摇摇墙头花,浅深争灼灼。容冶不自持,飘扬成轻薄。只知朝为春风开,不知暮为春风落。人心爱春花喜,看花却嫌花结子。别愁常乱空中絮,年光付与东流水。今朝还是见花开,明日清阴满绿苔。寂寞流莺归去后,忍看落日上高台。
矮屋炎天不可居,高亭爽气亦元无。小风不被蝉餐却,合有些凉到老夫。
风流曼倩碧云仙,惯见儿嬉寿母前。莫讶科名后馀子,要教富贵出长年。鹅黄新酿香浮甕,雁翅横秋影接天。端的姮娥消息近,南坡丹桂已开先。
合处畴能证不疑,吾宗神秀岁寒姿。无书寄便今犹懒,说似应须倩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