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桐江陆使君,阿咸诗律更通神。
时无势力能推毂,独使文章老斩轮。
万卷诗书堪遗子,千岩风月未全贫。
青鞋布袜云门路,鸡黍容吾叩主人。
孙应时(一一五四~一二○六),字季和,自号烛湖居士,余姚(今属浙江)人。早年从陆九渊学。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台州黄巖尉。歷秦州海陵丞、知严州遂安县。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应辟入崈幕。后知常熟县。宁宗开禧二年改通判邵武军,未赴而卒,年五十三。有文集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烛湖集》二十卷。事见本集附编宋杨简《孙烛湖圹志》、张淏《孙应时传》。 孙应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烛湖集》爲底本,酌校他书引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送陆华父归越》是宋代孙应时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四海桐江陆使君,
阿咸诗律更通神。
时无势力能推毂,
独使文章老斩轮。
万卷诗书堪遗子,
千岩风月未全贫。
青鞋布袜云门路,
鸡黍容吾叩主人。
诗意:
这首诗词是孙应时送别陆华父亲归越的作品。诗中表达了对陆华父亲的赞美和祝福,同时展现了孙应时对文学才能和人生境遇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词以送别陆华父亲为背景,通过描绘陆华父亲的才华和品德,表达了对他的敬佩之情。首句“四海桐江陆使君”以地名桐江指代陆华父亲,将他与广袤的四海联系起来,彰显他的卓越之处。下文提到“阿咸诗律更通神”,表明陆华父亲在诗律方面的造诣超凡脱俗。
然而,接下来的两句“时无势力能推毂,独使文章老斩轮”传递了一种无奈之情。诗人感慨时代的局限和社会的不公,认为优秀的文人往往无法得到应有的推崇和机会。这种无奈之中,孙应时对陆华父亲的坚持和努力表示敬佩,将他描述为“使文章老斩轮”。
接下来的两句“万卷诗书堪遗子,千岩风月未全贫”展示了陆华父亲对文化的热爱和对子孙的期望。他积累了丰富的书籍和知识,希望能将这些宝贵的财富传给子孙后代。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未完成的事业和美好事物的渴望,希望子孙能继续追求并实现这些理想。
最后两句“青鞋布袜云门路,鸡黍容吾叩主人”表明诗人自谦地向陆华父亲请教学习,希望能得到他的指点和帮助,以修行自己的文学之路。这种谦逊和对学问的虔诚体现了孙应时对陆华父亲的尊重和崇敬。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展现了对陆华父亲的敬佩和祝福,同时抒发了对时代不公和文学追求的思考。通过对陆华父亲的描绘和自身的虚心向学,诗人表达了对杰出人才和文化传承的重视,同时也呼唤社会对人才的更多关注和尊重。
弹琴石壁上,翻翻一仙人。手持白鸾尾,夜扫南山云。鹿饮寒涧下,鱼归清海滨。当时汉武帝,书报桃花春。
醉上轻舟泛渌漪,细穿桥柱独行迟。风前抚掌催花发,惊起群飞五色儿。
城上秋风木叶飞,城中思妇捣寒衣。谁怜此夜肠空断,独恨经年戍不归。声度陇云传玉塞,心随关月到金微。相思更有残机锦,愿逐长安一雁飞。
二妃千古恨难刊,不为腩巡遂不还。空使湘江江上竹,至今犹染泪痕斑。
一昨羊城别五仟,驾言韶石叩钧天。偏师政拟劘诗壘,汪濑那知滞酒船。但使击书勤雁足,敢思腾上辣鸢肩。区区一取韩康笑,卖药逃名却自然。
水国初冬和暖天,南荣方好背阳眠。题诗朝忆复暮忆,见月上弦还下弦。遥为晚花吟白菊,近炊香稻识红莲。何人授我黄金百,买取苏君负郭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