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口苍梧县,城依南斗魁。
江浑海潮上,地热火山来。
草没嘉鱼穴,云封拜表台。
到应无狱讼,豆蔻酒频开。
陶弼(一○一五~一○七八),字商翁,永州祁阳(今属湖南)人。仁宗庆历中以军功补衡州司户参军,调桂州阳朔县主簿,迁爲阳朔令。后歷知宾、容、钦、邕、鼎、辰、顺诸州。神宗元丰元年卒,年六十四。有文集十八卷,已佚。事见《刘忠肃集》卷一二《陶公墓志铭》及《豫章先生文集》卷二二《陶君墓志铭》,《宋史》卷三三四有传。 陶弼诗,以《宋人集·陶邕州小集》爲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式训堂丛书本(简称式本)、清麓山精舍丛书所收陈运溶刻本(简称陈本)、钱塘丁氏八千卷楼藏旧钞本(简称旧钞本,藏南京图书馆)。另辑集外诗爲第二卷。
《送吕涛典狱之梧州》是宋代诗人陶弼的作品。这首诗以峡口苍梧县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壮美的山水景色,并通过这一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吕涛典狱的送别之情。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苍梧县的景色,城市依托在南斗魁星之下,江水浑浊,海潮涌动,地下却有火山的热度。这种景色的描绘给人一种壮丽而富有生机的感觉。
诗中提到草木已经覆盖了嘉鱼穴,云雾将拜表台遮掩。这里可以理解为时间的流转和人事的更迭,人们的行动和事物的存在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被遗忘。然而,这并不妨碍诗人对吕涛的送别之情,他对吕涛的赞美和祝福仍然真挚而深切。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送别时的喜悦氛围,预祝吕涛在梧州的工作不会有牵连到狱讼的烦恼,而是能够尽情地享受豆蔻和美酒的愉悦。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独特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吕涛的深情送别和美好祝愿。诗人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对时间流转和人事更迭的思考,表达了对友人的关怀和祝福。整首诗意蕴含着对友谊和美好生活的向往,给人以宽广和深远的思考空间。
山房犹复畏炎蒸,长掩柴门媿老僧。两桨去摇东浦月,一龛回望上方灯。惊飞宿鸟时呼侣,腾起长鱼有脱罾。夜半归来步松影,真成赤脚踏层冰。
太湖三山口,吴王在时道。寂寞千载心,无人见春草。谁堪缄怨者,持此伤怀抱。孤舟畏狂风,一点宿烟岛。望所思兮若何,月荡漾兮空波。云离离兮北断,雁眇眇兮南多。身去兮天畔,心折兮湖岸。春山胡为兮塞路,使我归梦兮撩乱。
海山半放失蓬莱,微带云根雨脚来。元是道家清绝境,世间妄指作阳台。
谷雨秧芽动,楝风花信来。蟹奔沙上火,笋长地中雷。燕子巢重定,主人门早开。二林诗敌手,先著一篇催。
皇帝二十有三年,制诏州县立学。惟时守令,有哲有愚。有屈力殚虑,祗顺德意;有假官借师,苟具文书。或连数城,亡诵弦声。倡而不和,教尼不行。三十有二年,范阳祖君无泽知袁州。始至,进诸生,知学宫阙状。大惧人材放失,儒效阔疏,亡以称上意旨。通判颍川陈君侁,闻而是之,
晴色上游筇,西行二里中。荠花黄缬地,麦穗白潮风。纸杵鸣山屋,斋钟出梵宫。归途须傍早,要折石岩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