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真家世子云乡,风力才华岂易当。
回首古人多隐约,致身今日独辉光。
谟明久合分三府,治剧聊须试一方。
从此政成何所报,百城无事只耕桑。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送梅龙图》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王安石。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子真家世子云乡,
风力才华岂易当。
回首古人多隐约,
致身今日独辉光。
谟明久合分三府,
治剧聊须试一方。
从此政成何所报,
百城无事只耕桑。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王安石对梅龙图的送别之情。梅龙图可能是一位官员或学者,他拥有出众的才华和品德,享有一定的声望和地位。作者对他的赞誉之词,既是对其个人才华的赞扬,也是对他所代表的理想和价值观的认同。
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梅龙图出身名门望族,拥有卓越才华的形象。作者认为,要在风云变幻的政治舞台上获得成功并不容易,需要具备非凡的才干和气节。在回首历史时,古人的伟大成就往往难以捉摸,而梅龙图今日的辉煌则是与众不同的。
接着,作者提到了谟明久合分三府的治理方略。谟明指的是明智而周详的计划,久合则是持久的实践。分三府可能指的是分割国家的行政区域,以便更好地施行治理。治剧则是指治理国家的艰巨任务。作者认为,政治的成功需要实际的实践和验证,只有试行一方才能体现出治理的真正效果。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政治成就的思考。作者认为,政治的成功应该为人民谋福祉,而不是追求虚名和权力。他提到百城无事只耕桑,意味着政治稳定和国泰民安。这与王安石的政治主张相吻合,他主张以农业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发展,注重百姓的生活和幸福。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赞美和送别的方式,表达了对梅龙图的敬佩和对理想政治的追求。它展示了王安石对才华和品德兼具的人物的推崇,以及对政治稳定和人民幸福的关切。
一棹无情度碧湘,行行不脱水云乡。旗亭少饮村醪薄,田舍新炊晚稻香。箫鼓远来朝岳去,包笼争出趁虚忙。涂人有愧黄居士,十载看经不下堂。
人静蛩喧天欲霜,不眠独自步风廊。闲看月走仍云走,知是云忙复月忙。
故国五千里,孤帆四十程。客怀偏浩荡,乡梦不分明。万折河流曲,三更斗柄横。不眠方宴坐,野寺又钟声。
雪屋弹琴泛作声,寂无人语纸窗明。倦游识破诸缘妄,心与梅花一处清。
几日卧南亭,卷帘秋月清。河关初罢梦,池阁更含情。寒露润金井,高风飘玉筝。前年共游客,刀笔事戎旌。
帘幕重重护烛枝,碧阑干外雨如丝。轻衾小枕乍寒时。弦谱相思鸾柱涩,梦愁远别麝熏微。昨宵新病酒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