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屿松门数里长,悬崖对起碧峰双。
可怜胜境当穷塞,翻使留人恋此邦。
乱石惊滩喧醉枕,浅沙明月入船窗。
因游始觉南来远,行尽荆江见蜀江。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松门》是宋代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一幅岛屿景色,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乡愁的思念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岛屿松门数里长,
悬崖对起碧峰双。
可怜胜境当穷塞,
翻使留人恋此邦。
乱石惊滩喧醉枕,
浅沙明月入船窗。
因游始觉南来远,
行尽荆江见蜀江。
诗意和赏析:
《松门》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岛屿、悬崖、碧峰、乱石、浅沙和明月等元素,表达了作者对美景的赞美之情。诗中的松门是指岛屿上的松树,数里长表示松门的范围很广。悬崖对起碧峰双,形容了悬崖和山峰的壮丽景色。
诗中的“可怜胜境当穷塞”表达了作者对这片胜境所处的偏远地方的惋惜之情。虽然这里风景优美,但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很少有人能够欣赏到这里的美景,因此使得留在这里的人更加留恋这个地方。
接下来的两句“乱石惊滩喧醉枕,浅沙明月入船窗”描绘了岛屿附近的景色。乱石和喧醉枕形容了海滩上的景象,浅沙和明月则表现了海滩上的浅水和明亮的月光。这些景色给人以宁静和美好的感觉。
最后两句“因游始觉南来远,行尽荆江见蜀江”表达了作者游历的心情。作者在游览过程中才意识到南方的景色是如此遥远,行至荆江才看到了蜀江。这里也暗示了作者对南方景色的向往和对旅途的期待。
总的来说,欧阳修的《松门》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美景的赞美和对乡愁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旅途的向往和对未知的探索。
重阳子。全真理。阴阳颠倒怎生使。*哩,哩*。这头行,那头止。冲和上下分明是。*哩,哩*。
合殿春应早,开箱彩预知。花迎宸翰发,叶待御筵披。梅讶香全少,桃惊色顿移。轻生承剪拂,长伴万年枝。
喜韶景才回,章台向晓,官柳舒香缕,正和烟带雨,遮桃映杏,东君先与。乍引柔条萦路。娇黄照水,经渭城朝雨。翠惹丝垂,玉阑干风静,轻轻搭住。到此曾追想,陶潜旧隐,忆隋堤津渡。三眠昼永凝露。更许黄鹂娇语。似怕日暖,飞花成絮,拟雪堆绣户。待放教婆娑,如眉处、笼歌舞。
近来逢酒便高歌,醉舞诗狂渐欲魔。五斗解酲犹恨少,十分飞盏未嫌多。眼前仇敌都休问,身外功名一任他。死是等闲生也得,拟将何事奈吾何。莫将心事厌长沙,云到何方不是家。酒熟餔糟学渔父。饭来开口似神鸦。竹枝待凤千茎直,柳树迎风一向斜。总被天公沾雨露,等头成长尽生涯。
小堂稳暖纸窗明,低幌围炉亦已成。日阅藏经忘岁月,时临阁帖杂真行。诗才退後愁酣战,酒量衰来喜细倾。从此过冬那复事,夜深时听雪来声。
江南雪不到,霜露满山村。纸被欺毡厚,茅檐笑瓦温。何曾凝沼渌,有意隔朝暾。底日身无事,高眠不出门。清霜欺客病,乘夜逼窗扉。坐睡依炉暖,细声闻叶飞。蕉絺空满箧,砧杵旋催衣。起看庭前草,松筠未觉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