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米未作廉,送米岂为辱。
且炊子美饭,试伯慁伯夷腹。
虽无乳烝豚,便可蔬当肉。
料得贤孟光,举案欢自足。
姜特立(一一二五~?),字邦杰,号南山老人,丽水(今属浙江)人。以父绶靖康中殉难恩,补承信郎,累迁福建路兵马副都监。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献所爲诗百篇,召试中书,时年六十。除阁门舍人,充太子宫左右春坊兼皇孙平阳王侍读。光宗即位,除知阁门事。绍熙二年(一一九一),以擅权并和右相留正不洽,夺职奉祠。未几,除浙东马步军都总管。宁宗庆元六年(一二○○),再奉祠,并赐节。八十岁时尚存世。姜特立以能诗称,与陆游、杨万里、范成大等多有唱和。有《梅山集》,已佚,传世有《梅山续稿》,系淳熙十一年后诗,亦有脱漏(《永乐大典》残本中引《梅山续稿》诗,有多首不见今本)。事见集中有关诗篇,《宋史》卷四七○入《佞幸传》。 姜特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朱氏潜采堂抄本(简称朱本,藏上海图书馆)及《两宋名贤小集·梅山小稿》(简称小稿)。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特立既备数宫属,入则番直,出则应酬,无復灞桥风雪间思也。时时作应用小诗,虽有惭大雅,譬如鷄肋,不忍弃也。故录之,名曰《续稿》。
《送米与人》是姜特立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诗意描绘了一个情景:乞求米粮的人未能以廉价获得米粮,却收到了赠送的米粮。诗人姜特立并不认为这是一种耻辱,相反他认为这是一种美好的事情。他赞美了米粮的美味,暗示着即使是简单的美食也能满足人的需求。诗人还提到了伯慁伯夷,这是两位古代贤人,暗示了诗人对于受赠米粮的感激之情。诗人认为即使没有豚肉,蔬菜也可以替代肉食。他相信只要有贤明的孟光在,他们的大餐就会充满欢乐,自得其乐。
这首诗词的赏析表达了诗人对赠送的米粮的感激之情。诗人姜特立不以乞求米粮为耻,反而将之视为一种恩赐。他赞美米粮的美味,体现了对简单生活的满足。诗人通过提到伯慁伯夷,展示了自己对贤人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古代贤人的向往。他相信即使没有豪华的食材,只要有贤明的人领导,也能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和观点。它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赞美,强调了满足和感恩的态度。诗人姜特立将平凡的米粮赋予了美好的意义,呈现出一种豁达和知足的心态。通过对古人贤者的引用,他也表达了对过去伟大人物的景仰之情。整首诗词流畅而富有情感,给人以思考和启示,使人们对生活的态度产生思考。
古刀寒锋青槭槭,少年交结平陵客。求之时代不可知,千痕万穴如星离。重叠泥沙更剥落,纵横鳞甲相参差。古物有灵知所适,貂裘拂之横广席。阴森白日掩云虹,错落池光动金碧。知君宝此夸绝代,求之不得心常爱。厌见今时绕指柔,片锋折刃犹堪佩。高山成谷苍海填,英豪埋没谁所捐。
心间事,说与他。动不动早言两罢。罢字儿碜可可你道是耍,我心里怕那不怕?
老圃夺天时,马通为煦妪。四月彼种瓜,五月此卖瓠。阳陂与粪壤,功力且异趣。瓜迟瓠何早,岂不同雨露。速利乃在人,争先无晚暮。
早魃争攘袂,群龙仅守龛。云峰疑燎火,天色转澄蓝。甘露元同注,丛林莫遍参。新来焦渴甚,无梦到沉酣。
雨馀叠巘浮空,望中秀色仙都是。洞天未锁,人间春老,玉妃曾坠。锦瑟繁弦,凤箫清响,九霄歌吹。问分香旧事,刘郎去後,知谁伴、风前醉。回首暝烟千里。但纷纷、落红如泪。多情易老,青鸾何许,诗成谁寄。斗转参横,半帘花影,一溪寒水。怅飞凫路杳,行云梦断,有三峰翠。
富池遡流上,险在登官船。浮动不堪伏,薄命危丝悬。枫叶舞片轻,芦花袅漪鲜。晚景自可写,肯想涛头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