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送庞佑甫五首》

燕鸿望南飞,春至还北去。
托食波浪中,潇湘几回渡。

作者介绍

韩元吉(一一一八~?),字无咎,号南涧翁,祖籍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南渡后居信州上饶(今属江西),维玄孙,淲父。早年尝师事尹焞,初与从兄元龙试词科不利,后举进士,爲南剑州主簿。高宗绍兴二十八年(一一五八),知建安县。孝宗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爲江南东路转运判官(《景定建康志》卷二六)。后出入中外,两知婺州,一知建宁府等,入朝爲中书舍人、大理少卿、龙图阁学士、吏部侍郎等,中间曾出使金国。官至吏部尚书、颍川郡公。晚年退居信州,淳熙十三年(一一八六)尚存世。有《南涧甲乙稿》七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 韩元吉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涧甲乙稿》爲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本(简称聚珍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送庞佑甫五首》是一首宋代诗词,由韩元吉所作。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燕鸿望南飞,
Yàn hóng wàng nán fēi,

春至还北去。
Chūn zhì huán běi qù.

托食波浪中,
Tuō shí bō làng zhōng,

潇湘几回渡。
Xiāo xiāng jǐ huí dù.

这首诗词描绘了燕鸿(指候鸟)在春天望着南方飞去,而到了秋天又返回北方的景象。诗人将候鸟的行为比喻为人生的离别和归来,表达了人们在离别和重逢中的情感。

诗词开篇,燕鸿望南飞,意味着春天的来临,燕鸿离开北方寻找温暖的南方。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燕鸿的南飞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也暗喻着人们的离别。随着诗人的描写,到了秋天,燕鸿又返回北方,这象征着人们在季节更替中的相聚和重逢。

接下来的两句“托食波浪中,潇湘几回渡”,描绘了燕鸿在长途飞行过程中的艰辛和不易。燕鸿在波浪起伏的海上飞行,经历了潇湘江的多次渡过,这表达了诗人对候鸟辛勤迁徙的敬佩之情,也反映了人们在人生道路上所经历的困难和挑战。

整首诗词以候鸟的南飞和北归为线索,以鸟类的生命迁徙作为隐喻,描绘了人们在离别和重逢中的情感变化和人生的起伏。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候鸟行为的比喻,诗人表达了对离别和重逢的思考,以及对人生变迁和生命奔波的感慨和领悟。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离别与重逢的思考和感慨,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敏锐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索,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 《怪菌歌》

    雨前无物撩眼界,雨里道边出奇怪。数茎枯菌破土膏,即时便与人般高。撒开圆顶丈来大,一菌可藏人一个。黑如点漆黄如金,第一不怕骤雨淋。得雨声如打荷叶,脚如紫玉排粉节。行人一个掇一枚,无雨即阖有雨开。与风最巧能向背,忘却头上天倚盖。此菌破来还可补,只不堪餐不堪煮。

  • 《颐和园词》

    汉家七叶钟阳九,澒洞风埃昏九有。 南国潢池正弄兵,北沽门户仍飞牡。 仓皇万乘向金微,一去宫车不复归。 提挈嗣皇绥旧服,万几从此出宫闱。 东朝渊塞曾无匹,西宫才略称第一。 恩泽何曾逮外家,咨谋往往闻温室。 亲王辅政最称贤,诸将专征捷奏先。 迅归欃抢回日月,八方重睹

  •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溪桥 一作:溪头)

  • 《半睡》

    抬镜仍嫌重,更衣又怕寒。宵分未归帐,半睡待郎看。

  • 《春日湖上五首》

    绕堤莎草绿纤纤,老里吟情觉未厌。应是踏青天气近,柳条多插野人檐。

  • 《戏题盘石》

    可怜盘石临泉水,复有垂杨拂酒杯。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